抗通膨與救經濟 各國央行陷入兩難

周日 (10 日) 彭博社報導指出,隨著通膨增溫,聯準會有機會在 11 月開始縮減購債規模,而在聯準會退場機制執行前,挪威、巴西、墨西哥、韓國和紐西蘭等央行已經開始升息。

很明顯地已經有許多央行開始從因應去年新冠疫情爆發而推出的緊急刺激方案中撤退。這意味著由於供應鏈緊俏、原物料價格飆升、封鎖後的需求、持續的刺激措施和勞動力短缺,使得近期的通膨問題比各國央行預期得更長。

但經濟成長減緩讓各國央行在執行貨幣政策時面臨更複雜的環境,已經有一些聲音提醒,經濟會出現輕微的停滯性通膨。

這使各國央行應該優先考量應對哪些風險時陷入決策困境。透過緊縮貨幣政策來壓低通膨會增加經濟壓力,但試圖提振需求可能會進一步點燃物價。

目前,許多專家的感覺是通膨的持續時間比大多數人預測的要長。如英國央行新任首席經濟學家 Huw Pill 上週指出,風險平衡目前正轉向對通膨前景的高度擔憂,因為現階段的通膨強度看起來將比原先預期的更久。

而能源價格不斷走揚,對於通膨前景產生一定的影響力。能源價格要傳導至整體經濟會出現一定的延遲性,短期高油價不一定會立即反應在物價上,但油價如果長期上漲必然引發全面的物價走揚。

若通膨情況持續下去,將使得原本聯準會官員的「暫時通膨」認知被推翻,緊接著恐讓聯準會的緊縮貨幣政策較原本更激進。

當然也並非所有央行都將改變現行寬鬆貨幣政策。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都打算繼續積極刺激經濟。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相信已開發經濟體的通膨率將很快減緩至 2% 左右。

(本文不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延伸閱讀

相關貼文

prev icon
nex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