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金屬機殼「它」做最多 鴻海「分身」為何大開斜槓跨生技業?

文 / 王子承

鴻海集團旗下鴻準精密在蘋果金屬機殼擁有高市占,也被認為是鴻海的「分身」,但日前一場股東臨時會之後,卻將觸角轉往生技醫療業發展,背後原因究竟為何?

10 月 20 日,距離鴻海土城總部 1 公里外、隸屬「鴻家軍」的金屬機殼廠鴻準,舉行了該公司 31 年來,最重要、也是最翻天覆地的一場股東會。未來的它,除了會在公司的營業項目裡,加入 4 項與生技相關的業務外,它更有兩位董事背景與生技相關,等於宣告這家 iPhone 金屬機殼的最大製造商,從今起將正式「斜槓」到生技業。

過去,金屬機殼業,一直與高毛利畫上等號;相對組裝業的「毛 3 到 4」,機殼廠的毛利率往往雙位數起跳。以可成為例,2018 年前,不僅毛利率 4 成是司空見慣,更曾連續 5 年每年都賺至少兩個股本;鴻準則有超過 10 年,年年獲利 60 億元起跳、換算至少半個股本。

然而,這個被視為含金量高的產業,卻在過去 14 個月,發生了令人咋舌的轉變。

去年 8 月 13 日,隸屬和碩集團的金屬機殼廠鎧勝,公告下市,後續更遭陸廠立訊併購;5 天後,同屬台灣機殼 3 雄的可成,宣布把旗下的 iPhone 金屬機殼廠全數賣給陸廠藍思;而今再加上鴻準,為何過去幾乎被台廠壟斷、獲利人人稱羨的金屬機殼業,會淪落到賣廠的賣廠、「斜槓」的斜槓?答案,與 3 道逆風有關。

逆風:手機市場停滯 5 年

第 1 道逆風,是停滯的手機市場。過去,金屬機殼產業,幾乎是搭著智慧手機市場的翅膀,而成為當紅炸子雞;但,16 年迄今,該市場不僅陷入停滯,連 3 雄仰賴的客戶蘋果,也沒有置外於這個窘境,研調機構 IDC 便統計,iPhone 已連續 5 個年頭出貨量在兩億支上下。

「可成、鴻準、鎧勝的問題都在他們的大客戶蘋果身上,或許他們都看到了蘋果硬體產品的成長性,已經到了極限。」一名觀察電子業多年的分析師說。

第 2 道逆風,是成本的增加,這還關乎到兩方面,一方面,需求不再成長的蘋果,開始透過向供應商砍價,搾取更多的利潤;另一方面,中國製造的成本,近年也逐漸上揚,一名電子代工業者指出,中國政府對環保的要求逐年提高,屬於高汙染的機殼廠,更是被重點關注對象,導致相關業者環保設備的支出不斷增加。

觀察鴻準、可成財報,在最近 4 年毛利率都出現快速下滑的趨勢。以鴻準為例,16 年的毛利率還有 18%,但到了去年,這個數字萎縮到 6%、僅過去的 3 分之 1;至於可成更劇烈,它從 18 年的毛利率 40%,到 1 年後近乎腰斬到「2 字頭」的 24%。

這幾年中國機殼廠的崛起,更加劇成本的比價效應。一名台灣電子業者就坦言,陸廠在對岸政府的扶持下,人工費用、繳稅成本都比台商低,「台商在稅金上面都跑不掉,這方面很難跟陸廠競爭。」

第 3 道逆風,則是金屬機殼零組件,已從手機外觀件的主角,逐漸退位成「配角」。

4 年前,蘋果首度在 iPhone 導入無線充電時,由於金屬會影響充電效率,因此蘋果順勢把手機背蓋的材質,從金屬換成了同時在外觀更有質感的玻璃;而這兩年,隨著手機進入 5G 時代,法人認為,考量金屬對於訊號的干擾,未來加劇金屬機殼在外觀件的邊緣化趨勢。

 

來源:《今周刊》 第 1297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今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