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均2.6張保單 磊山保經調查:六成民眾希望另一半有保險

台灣是保險大國,人均有 2.6 張保單,為了解民眾對於風險保障的概念,磊山保經調查發現,民眾保險意識抬頭,風險控管與財務規劃的觀念已普遍存在大眾心中,其中,超過六成民眾希望另一半有保險。

近期 KPMG 安侯建業發布的《台灣保險業報告》指出,台灣保險滲透度(保費收入占 GDP 比率)2019 年為全球第一,2020 年小幅下滑仍居全球第二;另根據保發中心資料,台灣每人平均有 2.6 張保單,另外包括保險密度、總保費收入等市場重要指標都在全球名列前茅。

為了解民眾對於風險保障的概念,磊山設計一系列趣味問答,據調查結果顯示,64%民眾盼另一半有保險 ,遠多於「不用,把保費給我」、「沒意見,家產多一點就好」等選項,代表民眾普遍理解保險對於家庭的重要性。

另外,針對「若回到過去,你希望幾歲就開始買保險?」超過一半、51% 的民眾選擇從「還在吸奶時(嬰兒時期)」就該擁有保險,其次依序是學生時期的 26%、工作時期 14%,和退休時期的 9%。

磊山保經業務總監黃卉穎觀察,現今保險資訊透明、普及率也高,加上許多新興的醫療自費項目出現,都讓民眾對於保險的接受度越來越高,而且希望能「越早保越好」,畢竟年紀越輕,保費相對便宜,而在身體健康的情況下,保險商品的選擇性也更多元。

對於「請用一句話形容保險的重要性」,超過三分之一的人選擇「沒人因為買保險而破產,只有因為沒有保險而散盡家產」達 34%,顯見多數人憂心風險衝擊到經濟層面,甚至拖累家人與生活品質。

黃卉穎表示,意外與傷病總是無預警來到,小則增加額外開銷,重則影響到收入與生活,一般人最在意的風險不外乎「走太早」,家人一夕頓失支柱,或是長期臥病在床「走不掉」,徒增家庭負擔,因此保險的大原則就是提前準備轉嫁風險,趁有能力時做無能力的準備,健康時做生病的準備。

黃卉穎進一步指出,保險也是資產配置的一環,一般會建議民眾,先評估自身需求,將風險規劃補足,接著再做退休規劃或投資。而且風險會隨著年紀與人生階段變動,例如剛出社會的年輕人、步入家庭的夫妻、屆齡退休的銀髮族都不盡相同,沒有一份保單能適用所有人,保完就一勞永逸,因此最好定期檢視自己的保單。

磊山保經提醒,大眾保險意識抬頭,也要落實保單健檢,滾動式調整規劃,降低風險可能帶來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