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技術與資訊〉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為電力3.0鋪路

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為電力3.0鋪路。(圖: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為電力3.0鋪路。(圖: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撰文/林玉圓

全球百餘國已承諾「2050 淨零碳排」的大目標,推動綠能、節電、電氣化等做法,從「電」出發的生態系已蓬勃發展,新創商機也一一展現。鑑於國內電力人才供不應求,工研院於 2019 年成立「電網學校暨人才發展聯盟」,鼓勵學生、工程師、經理人等電業人士加入,迄今已開辦近 1,000 小時的訓練課程,累積學生計 5,000 人次、指導業師達 100 餘人。

電網學校暨人才發展聯盟每年頒發百萬獎學金,鼓勵大專院校學子提出優秀電力專題,與實用緊密結合。今年第三屆第一次獎學金共有全國各校 29 名菁英學生獲獎,包括具備電機與統計跨域專才的成大學生李峻耀、手握 6 張證照,實作經驗豐富的臺科大學生張喆皓等、國際發明展常勝軍的勤益科大電機所碩士生洪純純。

獲獎學子不乏跨域、證照達人、發明王

今年電網獎學金的得主之一是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生李峻耀,他以「調頻備轉、即時/補充備轉合理準備量估算」專題脫穎而出。3 年前他踏入電力領域,專注投入數據分析,從短期負載預測,到目前以統計分析估算備轉容量需求。「研究過程非常有趣,將電力數據加以分析後,經常有意想不到的發現。期許未來能持續運用深度學習、統計分析等知識,幫助臺灣電力輔助服務系統發展,維持供電穩定,」李峻耀說。

臺科大電機系學生張喆皓是唯一拿下傑出專題成果獎、優秀專題提案獎雙料的得獎者,功課總是名列前矛的他,深知理論結合實務的重要,他畢業前就考到 2 張乙式、4 張丙式證照,大大強化實戰能力。這次得獎題目「基於卷積神經網路之配電系統故障分類」,就是結合 AI 人工智慧的軟體程式,在配電系統故障時,可以快速辨別故障位置,提升復原速度。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碩士生洪純純則以「高壓避雷器之故障診斷系統開發」專題,獲得優秀專題提案獎。身為電力領域少數女性的她,是國際比賽的常勝軍,包括 2020 第 11 屆 IIIC 國際創新發明競賽、2021 第 20 屆馬來西亞 MTE 國際發明展等。今年俄羅斯阿基米德國際發明展,她也成功在 600 多件創新中脫穎而出獲得金牌。「我熱愛研究,未來考慮繼續攻讀博士,畢業後的職涯首選就是進入工研院或台電。」

淨零永續 未來是電力人才世界

「在淨零永續的趨勢下,造就未來的 2、30 年成為電力人才的世界,」工研院院長暨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長劉文雄表示,工研院近年成立電網管理與現代化策略辦公室,積極推動跨域的電網管理技術和解決方案;為了培育人才,也鏈結國內上市公司、離岸風電業者、學研界成立「電網學校暨人才發展聯盟」,除了提供百萬獎學金外,也針對在職生、在學生、一般社會大眾,開設不同類型的電力課程,鼓勵菁英投入電力領域外,也盼傳遞正確電力知識,打造能源永續的價值。

電網學校暨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委員會主委、同時也是大同公司總處長林常平表示,今年報獎專題囊括電力負載預測、儲能、配電故障分析、電力系統檢測等,題材多元廣泛,已有企業在頒獎典禮上直接與得獎者面談,邀請畢業後加入,「由此可見,電網學校暨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不只提供實質獎金,更讓企業能夠直接與優秀人才第一線接觸媒合,為產業注入新活水!」

電力 3.0 時代 人才發揮的好機會

身為電網學校暨人才發展聯盟重量級成員,亞力電機總裁楊振通表示,政府推動再生能源及產業技術升級,帶動電機行業蓬勃發展,從半導體到運輸業,各行各業都需要電力人才。「很樂見電網學校獎學金吸引這麼多優秀學子參與;未來在減碳化(Decarbonization)、數位化(Digitalization)、少子化(Depopulation)、電力自由化(Deregulation)、分散化(Decentralization)的 5D 趨勢下,電力產業將逐步走向電力 3.0 的產業新模式,而這正是電力人才大展長才的好機會。」

轉載自《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第 356 期 2021 年 10 月號,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現為工研院發行之全院性對外出版品,刊物發行於1991年,目前每期發行數量約為6,000份;對象含括全國具研發單位的中小企業、立法委員、政府官員、媒體等。

延伸閱讀

相關貼文

prev icon
nex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