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理監事會〉央行祭第四度打炒房 業者:加嚴管制影響市場

台灣央行今 (16) 日召開理監事會,並祭出第四度打炒房措施,將購買高價住宅貸款、購地貸款、餘屋貸款和工業區閒置土地抵押貸款等均調降成數,17 日起生效,顯示央行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再升級,地產業者認為,央行選擇性信用管制將持續發力影響市場。

信義房屋 (9940-TW) 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此次央行針對非基本的自住需求,降低貸款成數,不希望資金過度流入房市,另外,有鑒於當前的土地市場交易熱絡,央行也針對上游的開發商,降低買地的融資成數,希望讓土地市場慢慢降溫,並且也減少餘屋貸款成數,不要讓開發商手上的餘屋待價而沽。

曾敬德認為,至於工業地的成數管制,則還是希望工業地可以實質投入生產,整體而言這次的央行的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升級,內容還是警告意味大於實質影響。

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總監黃舒衛表示,從央行最新的消費貸款餘額成長趨勢來看,新增住宅貸款年增率從今年 6 月的 10.42% 降到 10 月的 9.37%,而建築融資也從今年初的 18.7% 降到 15.25%’,顯見資金潮的湧入力道雖然洶湧,但台灣採取的選擇性信用管制持續發力。

黃舒衛分析,雖然這次持續緊縮豪宅、多屋族、餘屋、購地貸款成數未超出市場預期,但重點是上周內政部對於平均地權條例、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針對預售屋換約的修法構想。因為單有低成數的信用管制,卻不管理換約套利,則效果非常有限。但如果預售屋不能轉售,等交屋時,投資客要乖乖拿出六成自備款,不然就斷頭,此舉是市場的殺手鐧。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指出,延續上次調控基調,央行此次出手依舊以緊縮資金為主,搭配相關部會行政手段,特別是當買盤從預售轉往成屋後,價量出現修正會更有空間。

台灣央行自去年 12 月以來三度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今天央行並再祭出 4 項升高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包括 (1) 自然人購置高價住宅貸款及第 3 戶 (含) 以上購屋貸款最高成數,一律由 5.5 成降為 4 成,以避免資金流於囤房。

(2) 購地貸款最高成數由 6 成降為 5 成,仍需保留 1 成動工款,但增加要求借款人「切結於一定期間內」動工興建,藉此強化督促借款人加速動工,並增加住宅供給,避免資金流供囤地。

(3) 餘屋貸款最高成數由 5 成降為 4 成,以加速建商出售餘額、增加住宅供給。

(4) 工業區閒置土地抵押貸款最高成數由 5 成降為 4 成,以配合購地貸款未動工興建的貸款成數上限下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