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銀行經濟學家表示,儘管美國聯準會(Fed)的立場快速轉鷹,但亞洲央行並不急於跟進,原因包括通膨溫和、內需成長動能疲弱,以及外匯存底持續增加。
CNBC 報導,經濟學家說,亞洲新興國家不太擔心落後形勢,因此多數央行可能會堅持自己的步調,並更加關注國內需求回升。
投資人預料今年 Fed 可能數度升息,已引發國際市場震盪,過去這種情況曾傷害亞洲新興經濟體,原因是 Fed 調高利率,帶動美元升值、美國公債殖利率上升,可能引發資金流入亞洲新興國家。
不過,美國銀行經濟學家認為,以下三大原因能讓亞洲新興國家保持冷靜。第一,通膨溫和,預料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大致將與政策目標保持一致,讓亞洲央行能以自己的節奏調整貨幣政策。
第二,內需成長動能疲弱,美國銀行的預測顯示,亞洲新興國家 2020-2022 年的平均國內生產毛額(GDP )成長率仍低於疫情前的趨勢。相較下,美國和新興市場(不含亞洲)在縮小經濟產值差距的表現較佳。
第三,外匯存底和經常賬順差減緩資本外流壓力。亞洲新興國家的外匯存底持續增加,也享有經常帳順差。
經濟學家表示,除了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以外,亞洲新興國家的央行將逐步緊縮貨幣政策,並非與 Fed 保持一致。
瑞穗經濟學家 Tan Boon Heng 上周在報告中說,最近的貨幣政策聲明,顯示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及菲律賓央行具有「極大耐心」。泰國、大馬及印尼央行都決議關鍵利率按兵不動,Tan 認為部分原因是經濟復甦腳步落後其他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