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一個交易日,蘋果 (AAPL-US) 股價創新高,達到 182.88 美元,總市值一度突破 3 兆美元,這個光鮮亮麗的背後,也造就一大批中國蘋果供應鏈的成長神話。
從儲存晶片、OLED 螢幕、鏡頭模組到精密零組件… 以蘋果為軸心,帶動中國供應鏈企業在科技業快速成長。業界有這樣一句話:「得蘋果者得天下」,成為蘋果供應商,不僅意味著大量訂單帶來的營收急速成長,也代表產業對公司實力的肯定。
不過,證券時報報導,蘋果供應商在快速發展之際,需要思考自身中長期「命運」:如何借助蘋果紅利「強身健體」,並逐步降低對蘋果的依賴,走出獨立自主的發展路徑。
某券商電子產業分析師王競(化名)表示,蘋果向供應商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援,但生產線會被單獨劃分給蘋果,且生產設備、軟體所有權均屬於蘋果,甚至清查資產也必須交由蘋果專人負責。
蘋果能夠一直穩定維持超高毛利率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蘋果對下游廠商的成本控制近乎苛刻。王競說,蘋果最看重的是企業的 ERP 系統(企業資源計劃),蘋果供應商的 ERP 系統也由蘋果提供。
在 ERP 系統中,廠商從蘋果指定的供應商採購晶片等原材料、流轉、生產、良率、出廠等數據,都會呈現在 ERP 上,整個流程不允許任何黑箱操作,必須由蘋果完全控制。如此下來,蘋果能精確計算一個產品的成本價,然後再給供應商留出一定的利潤空間。
在整條供應鏈上,蘋果拿走絕大部分利潤,蘋果 2022 年度第 1 季(截至去年 12 月底)的淨利為 346.3 億美元,相當於 A 股 46 家蘋果供應商 2020 年度淨利總和的 3.4 倍。
在蘋果強勢掌控下,供應商的毛利率也趨於下行。立訊精密 (002475-CN) 占營收比率接近 90% 的消費性電子產品,毛利率從 2015 年的 23% 下滑至 2020 年的 17.85%,歌爾股份 (002241-CN) 占營收比重達到 95% 的電子元器件產品,毛利率從 2014 年的 27% 降至 2020 年的 16.08%,德賽電池 (000049-CN) 的電池模組毛利率,從 2012 年的 17% 下降至 2020 年的 8.67%。
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在為蘋果「打工」之際,謀求獨立發展的業務,是許多供應商規避風險的策略。
立訊精密、藍思科技 (300433-CN) 、長盈精密 (300115-CN) 等蘋果供應商,選擇重點布局智慧車領域。2 月 14 日,立訊精密宣布與奇瑞新能源成立合資公司,在這項合作中,立訊精密並不造車,而是協同奇瑞開拓另一個新產業——整車 ODM 模式,俗稱「原始設計代工」。
在新能源車領域,藍思科技的主要產品包括中控組裝整件、B 柱、儀表盤、充電樁等。藍思科技在長沙黃花園區的車載產品生產線工程,預定今年完工。
一位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說:「我們認為過去十年是手機的黃金十年,接下來則是汽車電子 + 半導體的黃金十年」,不止是多元業務互補的考慮,智慧車對供應鏈的需求和利潤帶來更大支撐。
以光學鏡頭為例,目前手機需要的鏡頭數量約 3 顆,但智慧車的數量超過 10 顆,且鑒於汽車對安全性要求更高,毛利率也會優於智慧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