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疫情席捲全球,原本不常見猴痘病例的美國、加拿大、澳洲、英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荷蘭和以色列等國都出現確診病例,衛生專家尚未理出頭緒,引起大眾廣泛擔憂。
截至周三,不含本就流行猴痘的非洲,全球已有 22 國出現 346 起確診和疑似病例。美國周四 (26 日) 證實,目前已有 7 個州共出現 9 例猴痘病例,美國疾病管制預防中心 (CDC) 已針對出現病例的地區如北美、歐洲和澳洲發布二級旅遊警示。
這標誌著該病毒首次出現社區傳播。在此次爆發之前,通常患者都曾前往該病毒流行地區或遭攜帶該病毒的進口動物傳染。
此回大多數新病例是通過性行為傳染,尤其集中於與男性發生性行為的男性中,但世界衛生組織 (WHO) 警告,任何人都可能有感染病毒的風險,其中兒童、孕婦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更危險。
猴痘是一種由猴痘病毒引起的罕見疾病,與天花屬同一家族,但通常不太嚴重。天花疫苗已證明對猴痘有效率為 85%。
WHO 認為,不太需要大規模接種以應對此回病例激增,但有鑑於爆發速度與原因不清楚,公衛機構列出一些建議以抑制疫情傳播。
美國 CDC、英國國家衛生局和 WHO 的建議包括:
- 避免與確診者或疑似感染者接觸
- 如與有症狀者密切接觸,請戴上口罩。
- 若近期更換性伴侶,請使用保險套並留意症狀。
- 避免接觸可能攜帶該病毒的動物,尤其是有感染史的動物,例如猴子、囓齒動物和土撥鼠。
- 保持良好的手部衛生,尤其是接觸感染或疑似感染的動物或人類後,請用肥皂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
- 照顧確診者或疑似患者時使用個人防護裝備。
- 僅食用全熟肉類。
另外,由於猴痘可通過表面和材料傳播,因此也須避免接觸患者或感染的動物接觸過的材料,例如衣服。
前美國聯邦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專員 Scott Gottlieb 博士表示,猴痘可在人類宿主之外的地方穩定存在。
比利時庫魯汶大學醫學教授 Emmanuel Andre 建議大眾「定期高溫清洗衣服和床單」,但他認為沒必要避開公眾區域、出租車、購物場所或酒店等。
他認為一般大眾不必採取更多的預防措施,但若處於高風險人群中或本身屬於高風險人群,就應該採取額外的預防措施。
若有感染疑慮者,應避免接觸他人並立即就醫。
猴痘的最初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肌肉酸痛、腫脹和背痛。皮疹和皮損通常會在 1 到 5 天內出現在臉部、手、腳、眼睛、嘴巴或生殖器上,皮疹腫包會出現水泡 ,在破裂和結痂之前可能會充滿白色液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