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外資流出中國股市的規模,已衝上人民幣 150 億元(22 億美元),寫下歷來新高,原因是「動態清零」政策、烏克蘭戰爭,以及北京加強監管,削弱外資對中國資產的需求。
今年頭五個月,海外投資人透過「滬港通」和「深港通」減持人民幣 150 億元的上海和深圳股票,為彭博 2017 年有數據以來首度淨流出。
大部分外資拋售發生在 3 月,當時烏克蘭戰爭擾亂市場,上海進入封鎖狀態。
外資在 4 月和 5 月分別淨流入約 105 億元和 50 億元,遠不如去年每月平均值的 360 億元。而滬深 300 指數 5 月漲 1.3%,使今年來的跌幅縮小至約 18%。
外資可能正在等待經濟數據和企業獲利回升的證據,之後才會重返市場。如今愈來愈多分析師和基金經理人看好中國股市,但他們仍認為前方道路崎嶇不平,不會出現「V 型反彈」。
國家統計局周二(31 日)發布的數據顯示,5 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 49.6,較前月上升 2.2 個百分點,也優於經濟學家原估的 49。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後成表示,5 月製造業 PMI 依舊位於榮枯線之下,顯示製造業依處於萎縮狀態,但景氣已較 4 月明顯改善,未來政府仍需維持較強「擴內需」力道,預料 6 月製造業 PMI 可望重返榮枯線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