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央行努力抑制通膨之際,彭博報導指出,推高全球通膨水平的三項關鍵供應指標已有所改善,消費者可望逐漸擺脫沈重的物價壓力。
上述圖表顯示,作為半導體價格的風向球,衡量全球筆電、洗碗機、LED 燈泡和醫療設備等各項電子產品成本的指標已自去年年中下滑 14%,且較 2018 年 7 月的高點砍半。
此外,自 2021 年 9 月創下歷史新高以來,Drewry 貨櫃運價指數已經下滑 26%,衡量全球通膨動向的北美化肥價格指數也較 3 月的歷史高點下降 24%。
雖然從原物料價格下滑到消費者真正感受到物價壓力緩解,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但已經有越來越多經濟學家提出通膨觸頂的觀點。
澳盛銀行 (ANZ) 駐新加坡的亞洲研究主管 Khoon Goh 表示:「即使部分地區通膨尚未觸頂,但至少有跡象顯示,隨著年度通膨率開始反轉走低,目標可能不再那麼遙遠。」
此外,經濟學家預估中國生產者物價指數 (PPI) 將自高點回落,5 月 PPI 料年增 6.5%,自 4 月的 8% 顯著下滑。
Goh 認為,這是全球進口商品通膨緩解的樂觀進展之一,貨櫃運價下跌和供應商交貨時間縮短,也代表隨著供應鏈瓶頸緩解,物價壓力將獲得抑制。
本篇文章不開放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