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尚未從疫情中完全復甦,但出於對高通膨的擔憂,亞洲國家央行正調整腳步,隨美國聯準會加快緊縮,以防自身貨幣過度貶值,並度過通膨危機。
摩根大通亞洲美元指數 (不含日圓) 本季預計下跌 4.5%,並創下自 1997 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差的一季,而亞洲國家央行升息普遍落後整體新興市場,他們原本希望可以保持耐心,幫助刺激經濟由疫情中復出。
但在聯準會急速升息下,想要繼續偏寬鬆已不可行。即使像南韓央行早早啟動升息循環,都未能免除韓元重貶危機。
韓元料將創下 11 年來最大單月下跌,菲律賓披索預計迎來 14 年來最糟糕一季,早已跌出新低的印度盧比,仍在努力尋求降低貶勢。泰銖也摔至 15 年低點。
若不採取行動,這些亞洲國家可能步上日本後塵。在日本央行堅持超寬鬆政策下,與美國殖利率利差愈來愈大,自 3 月底以來,日圓兌美元已貶值 11%。
法國農業信貸銀行駐香港的資深新興市場策略師 Eddie Cheung 說:「事實證明,通膨持續存在,各國央行可能不得不提前行動,甚至比預期更加激進。」
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在周日發布的報告中警告,如果貨幣貶值加劇了進口主導的通膨,可能會導致亞洲央行收緊貨幣政策,在預計通膨飆升之下,升息的幅度也會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