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消費者的通膨預期 成為Fed最大焦慮來源?

美國聯準會 (Fed) 多位官員已經明白表示,願意冒著讓經濟衰退的風險,也要避免消費者心態朝更糟的方向發展:預期通膨將高漲且持久。

在上周一場葡萄牙的論壇中,Fed 主席鮑爾坦言可能無法實現經濟「軟著陸」目標,也就是壓制通膨又不讓經濟衰退,「經濟衰退當然是風險,但我不認為是最大的風險。最大的錯誤將是無法恢復物價穩定。」

被市場公認為 Fed 傳聲筒、華爾街日報 (WSJ) 記者 Nick Timiraos 報導,這番談話顯示,Fed 擔心一旦家庭和企業認為高通膨將持續下去,就可能導致預期實現,因此寧願積極升息,以打破這種心態。

通膨升溫發生在商品和服務供不應求的時候,央行官員相信,當失業率落在某個自然、平衡的水準,消費者預期對通膨將有強大的影響力。這是一種自我實現現象:當消費者預期一年內物價會再上漲,現在就會先買進商品。

對通膨預期升溫的擔憂,是促使 Fed 6 月升息 3 碼、並預告 7 月可能也會等幅升息的因素之一。Fed 將在本月 26 至 27 日召開決策會議。

讓 Fed 官員焦慮的原因可歸納為以下幾點。首先,文獻顯示,若通膨偏低,人們不太在意物價變化,但如果升到一個水準,就會開始影響人們的長期預期心理。

其次,最近有一些 Fed 經濟學家點出專家對通膨預期變化的理解有落差。

第三,疫情爆發以來,經濟承受一系列打擊,使人們對通膨投以更多關注。從疫情剛爆發,供應鏈和雇傭關係遭遇的破壞;然後是大規模刺激帶來龐大的需求,碰上經濟重啟階段,導致瓶頸加深;再來是今春的烏克蘭戰爭,能源、糧食、大宗商品價格飛漲。

經濟學家有好幾個追蹤通膨預期的指標,包括消費者調查、債市工具和經濟模型。這些指標大部分都顯示,通膨預期雖然升溫,但仍落在近代歷史區間。

但央行官員對 1970 年代的通膨夢魘歷歷在目,長期擔任 Fed 經濟學家的 John Roberts 說:「緊縮不足會帶來更嚴重的後果,央行正處於向通膨全面開戰的模式,這麼做是對的,但也代表衰退的風險升高。」

胡佛研究所的資深研究員 John Cochrane 分析,如果家庭的長期通膨預期未升,而且沒有出現新的經濟震撼,Fed 明年把基準利率升到 3-4%,有可能讓未來數年內的通膨回落到 2%。但若通膨預期持續升溫,Fed 將須把基準利率升到 9%,才能實現同樣效果。

前任紐約聯準銀總裁杜雷 (William Dudley) 認為,鮑爾別無選擇,只能向通膨強硬宣戰,「長痛不如短痛,我想鮑爾明白,如果有絲毫遲疑,之後得花更大的力氣。」


延伸閱讀

相關貼文

prev icon
nex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