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物價飆升,一些早已深陷困境的高負債國家瀕臨破產邊緣,高達 2500 億美元的不良債券使新興市場面臨史詩級的主權債違約潮。
彭博指數彙編資料顯示,過去六個月來,處於不良水平的新興市場主權債數量已增加一倍多,整體來看,19 個國家當中已有部分主權債已處於違約狀態,包含斯里蘭卡和黎巴嫩。
此外,外債持有人也面臨高達 2370 億美元的票據違約風險。彭博彙編資料顯示,這占總規模約 1.4 兆美元新興市場主權債的 17%,比重將近五分之一,這些外債包含以美元、歐元和日圓的計價債務。
斯里蘭卡是今年第一個因無力償還外幣計價債務而違約的國家,高昂的食品和燃料成本導致該國爆發大規模的示威活動,俄羅斯接著在上月出現外幣債務違約。
接下來,市場焦點將轉向薩爾瓦多、迦納、埃及、突尼西亞和巴基斯坦,彭博認為上述五個國家最有可能陷入違約。隨著新興市場國家未償債保險成本飆升,包含世界銀行經濟學家與新興市場債務專家均對此感到擔憂。
按過往經驗來看,一國政府財政崩潰往往引發骨牌效應,因為交易員會將資金從具有類似經濟問題的國家撤出,使情況加速惡化,最嚴重的例子莫過於 1980 年代的拉丁美洲經濟危機。
新興市場觀察人士認為,目前的情況與 1980 年代有一定程度的相似點,當時聯準會 (Fed) 為了打擊通膨大舉升息,在美元飆升之下,發展中國家償還外債能力也備受考驗。
此外,彭博新興市場美元主權綜合主權債指數 (Bloomberg EM USD Aggregate Sovereign Index) 追蹤的國家中,有四分之一處於債務違約困境。該指數今年迄今已跌近 20%,甚至超過 2008 年全年跌幅。
T. Rowe Price 投資組合經理 Samy Muaddi 認為,這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新興市場債務拋售潮之一。
他說,疫情期間許多新興市場在支出需求高、貸款成本低的情況下爭相出售外國債券,然而,隨著全球主要央行相繼收緊金融條件,資本紛紛自新興市場流出,並為這些國家帶來沉重成本,部分甚至將面臨風險。
Muaddi 說:「對許多發展中國家來說,這是一個嚴峻且充滿挑戰的時期。」
本篇文章不開放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