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恐下探1.3萬美元 小摩:恐怕該怪礦工太有效率

能源成本上漲、比特幣價格下跌,比特幣礦工遭受雙重打擊,雖然最後可能有所突破,但恐怕得以犧牲比特幣價格為代價。

加密貨幣礦工利用大量能源來生產貨幣,確保區塊鏈交易的安全和平穩運行,他們則可獲得能出售或保留的加密貨幣作為獎勵。

在牛市時期,這可能是利潤豐厚的業務,2021 年 11 月比特幣的交易價格創下 6.9 萬美元歷史新高,加密貨幣礦工賺得盆滿缽盈,但 8 個月後加密市場崩盤,比特幣周四 (14 日) 已跌破 2 萬美元。

能源價格飛漲,通膨率飆升至 40 年以上高點,導致許多礦工不得不出售大部分、甚至全部加密貨幣才能支付營運成本或清償債務,這與上回牛市資產負債表上囤積比特幣的常見策略有著天壤地別。

上市的加密貨幣礦工股幾乎全部崩盤。Argo Blockchain (ARBKF-US) 股價今年迄今跌逾 60%;Riot Blockchain (RIOT-US) 和 Marathon Digital (MARA-US) 各別重挫近 80%。

然而,比特幣礦工適應率超高,至少他們似乎變得更有效率。摩根大通分析師 Nikolaos Panigirtzoglou 周三報告寫道:「比特幣礦工之間的生存鬥爭包括提高採礦效率,從而降低比特幣的生產成本。」

該團隊估計,隨著比特幣價格下跌,比特幣的平均生產成本 (礦工利潤率關鍵因素) 也在過去一個月裡急劇下降,6 月初開採單個比特幣的費用約為 2 萬美元,上個月底降至 1.5 萬美元,目前開採成本約 1.3 萬美元。

分析師引用劍橋比特幣電力消耗指數表示,過去一個月半的網路需求明顯下降,所以比特幣生產成本的下降幾乎完全來自用電量。

Panigirtzoglou 指出,從電力需求的動態和比特幣的哈希率 (hashrate) 可知,礦工靠配置更高效的挖礦設備來提高效率,而非雇用效率較低的大規模礦工,戮力保護其獲利能力。

摩根大通分析師指出,「雖然出售比特幣資產以提高流動性或去槓桿化,明顯可幫助礦工守住獲利並潛在降低壓力,但生產成本下降反而恐不利於比特幣價格前景。」

為何如此?因為一些市場參與者將比特幣的生產成本視為熊市中比特幣價格區間的下限。

比特幣深陷熊市,剛結束自 2011 年以來最糟糕的季度。如果跌至 1.3 萬美元,將從目前水準再下跌 1/3 以上。

但有理由相信,數位資產面臨的巨大壓力可能已接近尾聲,雖然加密貨幣與股票的連動性,可能會使價格保持在低位。

由於加密貨幣產業自身裂縫擴大,加劇近期價格的跌勢,包括穩定幣 Terra 的崩潰和對沖基金三箭資本破產。大型加密貨幣銀行 Celsius Network 周三表示,已聲請第 11 章破產保護,以試圖重整。

Needham 分析師 John Todaro 報告寫道:「我們認為未來 3-4 周對該領域至關重要,因為加密市場的平倉已嚴重影響該領域的借貸公司。」

Todaro 認為,過一段時間,產業傳染風險會明顯下降,且分析表明,加密貨幣系統已經去化很大一部分的槓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