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挨罰後 中國監管打擊恐未到盡頭
滴滴出行遭中國監管機構開出 12 億美元的罰款,意味著該公司的監管困境畫上句號,但追溯性的法律適用以及滴滴業務復甦的不明朗在在透露,中國科技業最慘的時期恐怕尚未結束。
北京政府一年前對滴滴發起網路資安調查,為針對科技公司反競爭與數據問題等廣泛打擊行動的一部份,其中對象還包括阿里巴巴 (BABA-US)(9988-HK)、騰訊 (0700-HK) 等本土科技巨擘,而打擊行動也讓這些大型科技公司市值蒸發數千億美元,導致多家公司裁員,甚至有些公司為符合新規而縮小企業規模。
近幾個月來,當局在打擊行動上的態度有所軟化,希望能提振因新冠防疫措施而受創的經濟,其中對滴滴的調查就是外界關注的焦點,市場從試圖從中一探中國政府的態度。
然而滴滴日前的罰款接近中國《個人數據保護法》(PIPL)的上限,該法是在 9 個月前才通過,但中國互聯網信息辦公室(CAC)表示,滴滴的違法行為可追溯回 7 年前,此外,當局也並未提及是否與許滴滴的應用程式能重新上架,或者恢復用戶註冊。
一名拒絕透露姓名的中國科技巨擘高層表示,如果罰款再低一點,例如人民幣 10 億元(約 1.478 億美元),可能會增強產業對中國打壓放緩的信心。
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The Conference Board)亞洲研究總監 Alfredo Montufar-Helu 表示,許多中國科技公司可能會對 PIPL 的追朔性感到震驚,再加上中國監管框架正在迅速變化,除了 PIPL 外可能還會有許多新規出爐,這意味著許多企業將面臨更多麻煩。
上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游云庭表示,網路公司將面臨越來越多的限制,除了服從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的命令,他們別無選擇。
對此,中國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周五並未回應。
監管鬆綁無望 沒進一步收緊就是好消息
中國政府在 2020 年底開始打擊本土規模龐大的科技業,作為加強對中國經濟大部分領域控制行動的一部份,監管機構對外表示,如此做的目的是確表該產業的健康發展。中國目前正在替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晚些時候史無前例的第三次連任做準備。
在滴滴調查結束之前,相關部門召開了一系列會議,會上表示希望加大對部分經濟領域(包括網路平台)的政策支持,並結束對遊戲產業近 9 個月的審批凍結。
然而中國科技業高層表示,提振產業信心的政策仍為出爐,已接受該產業的變化將會是永久的觀點。
一位遊戲業高層表示,雖然政府已經恢復核發遊戲版號,但有跡象顯示,每年的核發牌照數量可能在 700 張左右,較整頓前約 1,000 張下降 30%。數據顯示,2017 年中國遊戲業在全盛時期,當局共發放 9,369 張牌照。
該名遊戲業高層不認為政府的監管會變得寬鬆,他稱只要沒進一步收緊對該產業來說就是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