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國「網路鎖國」意外帶動台、日AI合作

台灣的 AI(人工智慧) 新創公司陸續前往日本發展,這些新創公司運用 AI 技術來分析網路使用者的喜好,讓化妝品和成衣業者等在行銷上更有效率。其共通之處是營運重心擺在日本,對中國敬而遠之,原因和中國的網路鎖國有關。

據《日本經濟新聞》周二 (30 日) 報導,AI 新創公司 iKala 於 2021 年 9 月前往日本發展,iKala 的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表示,日本市場可確保網路業務營運所需的 5000 萬人以上人口,且消費者的購買力也高。

程世嘉曾經在美國留學,過去也是美國谷歌 (GOOGL-US) 的工程師。2011 年他在台北創設 iKala,最早是一家提供網路卡拉 OK 服務的公司,目前已轉型為透過 AI 技術來分析網紅商務、提供雲端行銷支援的科技公司。

目前 iKala 獨家的 AI 網紅資料庫,擁有超過 15 萬筆來自台灣、日本、香港、泰國、馬來西亞的跨國網紅數據,協助客戶分析網路行銷策略,找到適合的網紅合作人選。

2021 年在台灣國發會所舉辦的國家新創品牌 NEXT BIG 發表會上,iKala 也是九家獲頒獎座的新創企業之一。

由於台灣人口只有 2300 多萬,這樣的市場規模對於網路商務而言過小,因此 iKala 於 2015 年的時候,決定進軍華人較多的東南亞市場。目前 iKala 在多個國家地區展開業務,其中也包括日本市場,但是沒有在中國市場設經銷據點。

程世嘉指出「中國網路產業的保護主義,導致成本負擔過重。」在台灣,網紅們大多利用臉書 (META-US) 等社群網路平台,而 AI 新創公司則大多利用美國谷歌等企業的雲端運算服務,來進行社群網路分析技術的研發作業。

另一方面,中國政府禁止民眾使用美國的社群網路服務,中國民眾大多使用微信等社群網路平台。在雲端服務方面,中國也有自己的一套方式,因此 AI 新創企業要前往中國發展,勢必產生額外的研發費用。企業基於經營的合理性,自然選擇在日本發展。

而另一家 2012 年在台北成立的 AI 新創公司 Appier 沛星,去年 (2021 年) 成功在東京證券交易所 Mothers 創業板 IPO。兩個例子可看出日本市場深受台灣 AI 新創公司的青睞。

中國「網路鎖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阻斷來自國外的資訊,但是從結果來看,卻意外帶動台灣和日本在 AI 領域的合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