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新興市場貨幣來說,強勢美元往往使其面臨貶值壓力,然而,今年隨著美元攀至 20 年高點,就連已開發經濟體也難以抵擋下行趨勢。
近代最激進的緊縮周期持續帶動美元走高,同時壓低主要貨幣、推高商品進口成本,導致金融環境緊縮並助長他國通膨,種種因素對各國央行形成升息壓力,舉例來說,能源危機和通膨正使歐洲經濟陷入難題,貸款成本上升則拖累澳洲、加拿大和紐西蘭房市降溫。
相較於已開發國家貨幣,新興市場貨幣通常受強勢美元打擊更大,但這次情況卻有所不同,在美元強勢挺升之下,已開發國家貨幣所承受的壓力難得比新興貨幣來得更大。
由聯準會 (Fed) 編制、針對已開發經濟體的美元貿易加權指數 (Trade-Weighted Dollar Index) 今年已飆升 10%,至 2002 年以來最高水平,但相較新興市場的指標僅漲 3.7%,遠低於 2020 年疫情來的高峰,即使今年全球表現最糟的貨幣斯里蘭卡等開發中經濟體,但在巴西雷亞爾、俄羅斯盧布等商品貨幣帶動下,新興貨幣仍獲得支撐。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 (PIIE) 資深研究員 Maurice Obstfeld 說,美元通常伴隨著短天期和長天期利率上升而走強,或是當全球面臨壓力時,人們會轉向美元以尋求安全感。
前日本央行政策委員、現於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擔任教授的白井早由里 (Sayuri Shirai) 認為,其他國家不太可能只靠調升政策利率就能阻貶本國貨幣,原因是美元走強不只反映對 Fed 今年的升息預期,也反映高於預期的政策利率可能為全球帶來的經濟衰退風險。
Fed 轉向政策緊縮的態度大約從一年前開始漸漸明朗,從那時到現在,已開發國家貨幣的表現幾乎和新興貨幣一樣備受煎熬,彭博追蹤的 31 個主要貨幣中,有 4 個已開發國家貨幣表現名列最糟前十名,只有加幣擠入表現最佳前十。
新加坡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Mansoor Mohi-uddin 說,若美元繼續「過度調整」(overshooting),對已開發國家央行來說,問題將變得更加嚴峻,因此,即使國內資產暴跌、經濟成長步履蹣跚,各國央行今年仍將繼續升息。
然而,考量到 Fed 緊縮周期尚未結束,市場預期,只有在 Fed 控制住國內物價後,各國央行的貨幣貶值壓力才得以獲得緩解。
本篇文章不開放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