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防詐一年半共攔阻35億元匯出 金管會再祭三招管理

詐騙手法層出不窮,根據金管會統計,從去 (2021) 年到今 (2022) 年 6 月 30 日止,銀行已從臨櫃攔阻 7525 件「疑似詐騙匯款」,成功攔下近 35 億元金額匯出,為降低網路詐騙,金管會也將強化三大管道,包括:網銀約定轉帳、防範人頭帳戶,並針對虛擬帳號加強管理。

金管會、銀行公會與警政署今 (13) 日共同舉辦「疑似詐欺境外金融帳戶預警機制啟動儀式」,宣布包含中華郵政等 36 家國內金融機構已在今年 7 月底加入聯防機制,舉凡臨櫃、網銀與 ATM 等通路,只要民眾要轉帳到疑似境外詐騙帳戶,銀行就會立刻收到警示,盼能在第一時間攔阻民眾遭詐騙。

此外,包含中華郵政等國內全體金融機構,必須在明年 6 月底前,全數導入潛在人頭帳戶的偵測風控系統。

有鑑於臨櫃有行員第一時間攔阻詐騙,避免詐騙集團轉戰網銀、人頭帳戶與虛擬帳號等通路繼續行騙,金管會也鎖定上述相關通路擬定三項精進措施。

首先是網路銀行與行動銀行警示效果,金管會說,轉帳頁面除有防詐警語外,也將放大字體、顏色與粗體等,且客戶在單日進行相同轉帳交易,提醒客戶確認是否執行。

金管會同時函請銀行公會就「約定帳戶轉帳的申請」研議風險控管措施,就金融機構其客戶屬性與使用約定帳戶的需求與風險高低,研議風險控管的機制。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表示,非企金戶的一般存戶只要轉帳金額超過 200 萬元,或是繳稅規費等金額超過 500 萬元,為避免遭詐騙,未來會請銀行強化風險控管。

第二則是防堵人頭帳戶詐騙,金管會已函請銀行公會彙整各銀行間就「疑似不法」或「顯屬異常之交易」等共通態樣,目前已匡列出 15 種異常交易態樣供金融機構參考,今年底前將有 28 家銀行先上線,以此提升銀行辨識警示交易的有效性。

童政彰表示,根據警政署觀察,疫情期間部分民眾基於經濟考量,而將舊有銀行帳戶賣給詐騙集團,導致近期警示或人頭帳戶不斷增加,但大多卻都非新開立的帳戶。

第三則是強化虛擬帳號管制,為避免詐騙集團利用虛擬帳戶洗錢或行詐,金管會去年要求銀行等金融機構,在接受第三方支付開設虛擬帳號時,必須檢視客戶的營業性質、交易形式與實收款項。

童政彰表示,目前實務上銀行會透過契約要求第三方支付追蹤開立虛擬帳戶的賣家其營業性質,並要求賣家開設實名制帳戶並納入銀行內控機制管理,金管會也將列為未來金檢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