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揮別Nvidia 又一車廠走上晶片自行研發之路

美國通用汽車 (GM-US) 高層日前告訴媒體,旗下自動駕駛部門 Cruise 已開發出自駕車用晶片,預估 2025 年之前部署在自家 Origin 無人駕駛電動車。而特斯拉 (TSLA-US) 早在幾年前就已捨棄專業晶片廠商,改為自行投入晶片研發,開啟業界先河。

在中國,電動車廠的比亞迪、吉利、蔚來、理想、小鵬、零跑和小米等,從 2020 年至今,也都投入車用晶片研發。

據了解,近來車用晶片短缺問題,其中以 MCU、IGBT 等類的供應短缺最為嚴重;但這類晶片的技術門檻不高,中國廠商大概只需花兩三年時間,就有能力量產。

美國通用和中國「蔚小理」(蔚來、小鵬和理想) 所企圖掌握的是,和汽車智慧化有直接關係的高階晶片。在這塊領域,向來是輝達 (NVDA-US)、高通 (QCOM-US) 和 Mobileye 所擅長;而另一方面,中國華為、芯馳、地平線和黑芝麻等,也在後頭猛追。

Cruise 硬體部門負責人 Carl Jenkins 告訴《路透》,他們在兩年前花了很多錢向一家知名大廠採購 GPU,但因為數量過少而造成雙方無法進行談判,所以要設法掌握自己命運。雖然 Jenkins 沒有明確指出是哪家公司,但依照以往的合作紀錄,推測他所指的是 GPU 龍頭大廠輝達。

Jenkins 表示,他們到目前為止已開發出 4 款晶片,分別是中央處理器的「Horta」、處理感測器數據的「Dune」、以及一款雷達用途的晶片,而另外一款在日後才會公開。

Cruise 執行長 Kyle Vogt 則透露,自行開發的自動駕駛晶片,有助 Origin 在 2025 年達到成本的「甜蜜點」(Sweet Spot),屆時將可大規模生產該車型。

通用汽車執行長巴拉 (Mary Barra) 於今年初在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 (CES) 的一場線上演說中表示,他們將在 2025 年交付第一輛個人用自駕車。

Cruise 晶片業務負責人 Ann Gui 表示,他們在兩年前就已投入 Horta 研發,將和亞洲某晶片製造商合作,以量產自行開發設計的晶片。

顧能 (Gartner) 預測,在晶片短缺、及汽車電動化和自動化等帶動下,2025 年前十大車廠半數將自行設計晶片,以強化自身產品藍圖和供應鏈的掌控。

然而中國車廠之所以投入晶片研發,除了成本考量外,部分因素也和國際政治角力有關,例如輝達的 A100 晶片,日前就遭美國政府禁止售予華為。

目前蔚來、小鵬、理想和比亞迪等中國車廠都在強化晶片開發的布局;另外吉利和安謀 (ARM) 中國合資成立的芯擎科技,其研發的 AD1000 高階自駕晶片也預計 2024 年投入市場。

但是自行投入高階車用晶片的研發、其代價高昂。Semiengingeering 數據顯示,當前汽車製造商所需的高階自駕車晶片多採 7 奈米左右製程,而 7 奈米晶片的開發費用約高達 2.97 億美元;另外從研發到實際上路,更需要數年時間,像是特斯拉當年就花了 3 年多的時間。未來中國車廠能否脫穎而出,還有必要持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