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世代金融風險抵抗力差 儲蓄和籌款能力皆低於平均

金融研訓院今 (14) 日發布最新調查顯示,年輕世代的金融風險抵抗力差,儲蓄和籌款能力皆低於平均,顯示年輕世代金融教育的急迫性。

金研院 2020 年首次發布台灣金融生活調查後,2022 年再度進行全台大調查,國人平均金融風險抵抗力分數由 2.77 分微幅進步至 2.88 分,但背後卻隱含著不同族群、世代間兩極化的發展,本來好的更好了,原本弱的卻也更弱。

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崇哲表示,基於近年來全民金融教育經驗,期許真正的普惠金融應是拉回脫隊的人,讓脫隊者有機會歸隊,這份報告盼各界關注並投入更多資源,藉由提升金融素養,強化民眾金融風險抵抗力。

金融生活調查發現,相較疫後英國低金融風險抵抗力人口暴增、美國民眾緊急籌款能力明顯下降,相較之下,台灣整體展現相對韌性,在儲蓄、生活支應能力及金融服務取得等方面皆有提升,金融風險抵抗力平均分數也從 2.77 分微幅進步至 2.88 分。儘管整體金融風險抵抗力進步,但仍有一些金融生活變化值得探究。

本次調查發現,疫情有催升財務危機意識,跟兩年前相比,儲蓄超過 6 個月收入者比例也大增 7%,然而國人儲蓄情形明顯兩極化,存超多和存不夠的合計比率超過六成,中間族群儲蓄占比弱化程度嚴重。

其次,國人整體支應生活能力改善,應付生活必要支出表示非常容易的比例從 12.2% 上升至 27.3%,但仍有近兩成緊急籌款能力不足,前次調查約有 19.5% 表示無法在一週內籌到錢,本次略下降至 18.80%。

就金融服務取得情形,疫情雖然冷卻人的交流,卻加溫數位金融,這兩年來,使用「網路銀行」比例大幅增加,無接觸服務盛行,數位金融推廣成效明顯;「投資」則是另一顯著成長的金融行為,顯然媒體宣導相關概念,制度上開放盤中零股交易等,都讓投資熱度居高不下。

這二年來,民眾借貸能力有也有所提升,調查結果顯示,即使有緊急需求,也無法獲得任何形式借貸的民眾減少約 5%,更有超過四成的民眾表示能夠從金融機構獲得購屋或投資方面的借貸。整體而言,借錢似乎變容易了。

2022 年全民金融風險抵抗力平均分數提升,整體金融生活不同面貌也大多有進步,然而,在台灣朝向進步的列車上,有一部分的台灣人卻脫隊了,成為亮眼成績單下的缺憾。

「低所得族群」的金融風險抵抗力原地踱步,甚至在自身財力以及金融服務取得表現上還退步了,貧富之間金融風險抵抗力的差距擴大,本調查也進一步從深度訪談中發現,財務脆弱族群面臨著疫情期間經濟來源減少,儲蓄、遵守預算等自身財務管理行為連帶削弱,加上金融素養的薄弱與金融自信不足,以致容易遭受金融詐騙與剝削。

「20-29 歲的年輕世代」是金融風險抵抗力唯一退步的族群,進一步檢視金融風險抵抗力四個面向,發現年輕世代金融素養下滑嚴重,屬於低落區間的比率更在這兩年之間擴大了百分之十,年輕世代的儲蓄和籌款能力皆低於平均。

cookies

為優化網站服務,鉅亨網使用Cookie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當您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Cookies政策與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