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生產成本飆升 Lucid等新創飽受衝擊

《路透》報導,根據近期各家汽車製造商所公布的財報數據,美國電動車新創 Lucid(LCID-US) 和 Rivian(RIVN-US) 等企業,在面對原物料和生產成本的大幅上揚,每賣出 1 輛電動車就帶來高額損失。

財報數據顯示,各家企業除了苦於達成交車目標,手中資金也正急遽減少。

Lucid 的 Q3 財報顯示,銷貨成本從去年同期的 330 萬美元激增到 4 億 9250 萬美元。不少客戶因擔心交車時間拉長而取消訂單,結果也導致 Lucid 的損失擴大。

Lucid 股票在 2021 年 7 月 26 日正式掛牌那斯達克,估值在 2021 年 11 月衝上 950 億美元達到高峰,但是近來已下滑至 200 億美元左右。

Lucid 強調,該公司的現金與約當現金大約有 38.5 億美元,至少可使用到 2023 年 Q4,並且將透過股票賣出來取得約 15 億美元資金。

另一家美國電動車新創 Rivian 今年 9 月底的手中資金有 138 億美元,該公司和電商龍頭亞馬遜 (AMZN-US) 簽有 10 萬輛電動貨車的供給合約。不過根據 CFRA 推估,Rivian 今年 Q3 的電動車銷售均價為 8.1 萬美元,但銷貨成本約高達 22 萬美元。

美國電動車新創 Canoo(GOEV-US) 於 2022 年 5 月宣布,該公司的事業存續有重大疑慮。2022 年 9 月底時,Canoo 手中資金剩下 680 萬美元,相較於去年同期的 4.15 億美元出現大幅減少。

英國電動車新創 Arrival 上周宣布,他們可能無法確保足夠資金,來讓該公司持續營運到 2023 年底;並警告有實施人事刪減的必要。而 Arrival 截至目前為止還尚未展開正式生產。

絕大多數的電動車新創企業在 2022 年 Q3 財報都出現高額損失。關於今後展望,受到物價飆漲和全球性供應鏈混亂所導致的成本上揚影響,預料相關問題在短期內仍無法解決。

Canaccord Genuity 分析師 George Gianarikas 指出,電動車產業在創業初期處燒錢階段,要撐過難關相當困難。

分析師們表示,電動車新創企業如果想在景氣低迷時存活下來,就該設法找出節省資金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