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d貼現窗口使用率飆升 暗示銀行危機迫在眉睫

《彭博》週一 (19 日) 報導,聯準會的貼現窗口的餘額從今年年初的近乎零飆升到目前的 59 億美元,暗示銀行業狀況不妙。

貼現窗口 (discount window) 為聯準會提供給商業銀行的資金管道,就是聯準會借錢給銀行,可滿足銀行短期的流動性,但此融資機制通常被銀行視為籌措資金的最後手段

使用貼現窗口的銀行機構不會立即公開名稱,但使用貼現窗口的傳言可能令投資人擔心這些銀行存在流動性管理不佳、財務吃緊等嚴重問題,從而導致污點效應,因此銀行通常不樂意使用它。

值得注意的是,聯準會貼現窗口的餘額自今年年初的近乎零飆升到目前約 59 億美元,還一度在 11 月底增至 101 億美元,創 2020 年 6 月以來新高,雖然這跟 2008 年金融危機或 2020 年疫情引起的國際金融恐慌期間發放的數千億美元信貸相比是九牛一毛,但卻釋出銀行業危機迫在眉睫的訊號。

Jay Barry 為首的摩根大通分析師認為,聯準會持續緊縮的背景下,小型銀行融資壓力提升,為了提高流動性,一些小銀行可能會發現,貼現窗口的利率比隔夜附買回操作 (RRP) 和或從聯邦住房貸款銀行 (FHLB) 借款更有吸引力。

分析師也指出,貼現窗口使用量飆升時間點似乎與加密貨幣市場有一定的相關性,特別是在全球的第二大加密貨幣交易所 FTX 破產的消息出現後。

分析師還提到,聯準會今年的緊縮政策帶來銀行業巨大損失。正如 AOCI (累積其他綜合損益) 所反映的那樣,美國銀行今年在 AFS (備抵出售) 投資組合中的債券市值累計損失約 7700 億美元,這些損失雖然沒有實現,但已顯著降低了銀行的普通股權益,甚至降至負數水平,這種情況在小銀行中尤為明顯。

標普數據顯示,截至今年第三季,約 30 家銀行 (其中大多數總資產為 10 億美元) 的有形普通股權益為負數,高於今年第二季的 11 家,也遠高於今年第一季的 0 家。

FHLB 決定是否放貸給一家銀行,該貸款工具目前要求銀行提供有形權益,其中包括被歸類為 AFS 證券的未實現收益和損失,代表任何銀行如果在其債券投資組合上產生巨大損失,都可能無法獲得 FHLB 的借款,這就足以鼓勵較小的銀行轉而求助於貼現窗口。

巴克萊銀行策略師 Joseph Abate 先前指出,隨著加密貨幣價格下跌,儲戶可能會清空他們的帳戶,速度之快足以讓這些小型銀行轉向貼現窗口。今年美國公債和房貸抵押證券 (MBS) 價格的下跌可能會加劇它們的流動性緊縮,這使得它們出售所持資產的成本變得昂貴。

彭博社財經記者 Tracy Alloway 寫道,無論如何,銀行業可能都無法在 2022 年動盪中全身而退,銀行業或他們的客戶可能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在自家債券和證券投資組合上蒙受巨額損失。

Alloway 提到,好消息是,2008 年後實施的《陶德─法蘭克法》 (Dodd-Frank Act,華爾街改革和消費者保護法案) 要求聯準會需延遲 2 年公布利用緊急貸款工具的機構名單,故等到 2024 年,就能正式解開是哪些銀行在 2022 年使用貼現窗口工具,以及為什麼使用它的謎團。

(本文不開放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