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解除疫限雖屬正面 專家:全球經濟正步入緩慢成長的10年

Tressis Gestion 首席經濟學家拉考爾 (Daniel Lacalle) 表示,全球經濟可能面臨長達 10 年的緩慢成長。

全球各地的經濟體一直在努力應對諸多衝擊: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到中國持續的清零新冠病毒措施,這些衝擊導致通膨飆升和經濟活動減弱。

國際貨幣基金 (IMF) 現在預測,全球 GDP 成長率將從 2021 年的 6% 放緩至 2022 年的 3.2% 和 2023 年的 2.7%。IMF 將其描述為「自 2001 年以來最弱的成長,除了全球金融危機和緊急新冠疫情之外」。

與此同時,全球通膨預計將從 2021 年的 4.7% 升至今年的 8.8%,然後在 2023 年降至 6.5%,到 2024 年降至 4.1%,但仍高於許多主要央行的目標水平。

中國周二 (27 日) 向經濟學家和市場參與者提供了一些安慰,宣布將自 1 月 8 日起正式宣布結束對入境旅客的檢疫要求;這代表實施近 3 年的動態清零疫情政策的結束。

拉考爾表示,中國經濟全面重新開放的可能性是市場對 2023 年的「最大正面因素」,「我們一直在關注中國經濟非常黯淡的景象,這不僅對世界其他地區的成長至關重要,對拉丁美洲和非洲尤其如此。」

他指出,「中國經濟的重新開放肯定會極大地推動全球經濟成長,而且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德國和法國出口商感受到了中國封鎖和獲利疲軟的壓力。這肯定會有很大幫助。」

然而,他表示,這種提振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太可能讓成長接近疫情前幾年的水準,「我認為可能會進入一個成長非常糟糕的 10 年,發達經濟體如果能夠實現經濟增長率 1% 的目標,都應感到慶幸;但比其他事情更不幸的是這一切都將伴隨著高通膨。」

拉考爾說,「我認為我們正在經歷 2020 年和 2021 年實施的大規模紓困計畫的強烈反撲。因它並沒有帶來許多經濟學家預期的那種潛在成長。」

然而,即使前景黯淡,他強調,可預見的未來沒有危機,「我認為市場開始對這樣的環境進行定價。在這種環境中,全球的成長和經濟發展水平並不高,但卻可以避免金融危機,只要真是如此,那肯定是正面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