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言還稅於民是假議題 前財長蘇建榮:多餘的錢應用來還債

前財政部長、台北大學教授蘇建榮。(鉅亨網資料照)
前財政部長、台北大學教授蘇建榮。(鉅亨網資料照)

還稅於民議題持續沸騰,前財政部長蘇建榮今 (9) 日出席金融研訓院論壇時直指,政府有餘的錢應用來還債,不能因為有多餘的收入就拿來花,直言還稅於民是個假議題。

我去 (2022) 年實際稅收預估將超出預算數 (俗稱超徵) 約 4500 億元,在朝野立委推波助瀾下,政府拍板農曆年後將普發現金,宣稱要與全民共享經濟成長果實。

對於還稅於民議題,甫卸任財長、現任台北大學財政學系教授蘇建榮認為,還稅於民的「民」是這一代的人,也是下一代的人,而我們這一代已經跟下一代預支很多錢來花,因此有多的錢就該用來償還,不能有多的錢就拿來花。

蘇建榮還說,我目前總預算加上特別預算還是財政赤字,除非借來用的錢是用在下一代可以使用的公共建設與服務上,認為維持財政韌性與落實包容性成長的精神,才是負責任做法。

蘇建榮指出,基於強化財政韌性與包容性成長的考量,稅收實徵數大於預算數的運用宜審慎規劃,包括減債、累計歲計賸餘,以及強化包容性成長的經濟成果分享機制。

所謂減債是指融通當年度歲出,降低預算赤字,或在當年度強制債務還本外,增額還債,不必舉新還舊,實質減債,讓未償債務餘額比率與債限比率擴大,以增加未來因應重大事件發生時的財政韌性。

在累計歲計賸餘部分,扣除強債務還本後,做當年度歲計賸餘,留供未來融通赤字預算財源,減少舉債融通壓力。

至於強化包容性成長的經濟成果分享機制,蘇建榮認為,稅收成長來是全民共同努力使經濟成長帶動稅源增加的結果,但有些部門或弱勢的中低所得者並未因此獲益,政府須針對這些對象以多餘的稅收所產生的歲計賸餘為財源,編列預算給予補助,讓經濟成長果實得以真正下滲至這些部門或族群。
 


延伸閱讀

相關貼文

prev icon
nex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