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衰退擔憂,中國經濟復甦期待,加上 A 股和港股被低估,成為海外資金持續流入中國股市的主要驅動力。
兔年春節前後,外資大舉流向 A 股。截至 1 月 31 日,「北向資金」1 月淨買入金額達到人民幣 1,413 億元,已經遠遠超過去年全年的 897 億元。在港股市場,外資同樣悄悄買入。
外資回流中國
中國《財經》雜誌報導,一位外資機構人士說:「從有陸港通以來,現在是中國股市相對優勢最大的時候。」
在外資看來,中國資產是基於全球視野下的資產配置高性價比選擇。投資人對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以及對中國經濟復甦的期待,加上 A 股和港股當前的價格,一推一拉之間,成為此輪海外資金流入中國市場的主要驅動力。
「隨著中國經濟在全球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預計外資的配置需求還會增加。中國經濟周期的節奏跟西方主流國家不一致,外資從分散風險、中長期投資的角度都會有需求。」上海交大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陳欣說。
特許另類投資分析師協會(CAIA)總裁 William Kelly 表示,海外投資中國,更多是看中中國市場年輕消費群體崛起。「美國二次大戰之後的嬰兒潮,後來成了美國國內重要消費主力。我們相信,中國的消費群體力量也是中長期的。」
春江水暖鴨先知。GROW 思睿集團創始人兼投資長馬暉洪與外資打交道 20 多年,從去年 10 月開始,他便感受到外資對中國市場的熱情迅速升溫。
馬暉洪把近期「北上資金」買入稱為「回流」。「現在還沒有回流到高峰時期,大錢還沒有進來。」他打了個比方,「外資買方裡,十個人有兩個是非常看好中國,已經加倉了。三個還在觀望,他們要看到第 1 季數據,看到企業盈利了、消費穩定了才會進來。另外五個,則要看一年以上。」
東吳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官陳李也表示:「無論是不是投資所謂的核心資產,都要取決於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我們還需要更多的數據來驗證經濟是否回到正常上升軌道。」
內外資博弈下的 A 股
「北向資金」在去年 11 月便開始淨買入 A 股,一開始動作不大。但今年元旦過後,「北向資金」再也沒有猶豫,在一個月時間內大買 1,413 億元 A 股。不過,同期 A 股的回報不如港股,上證指數 1 月僅上漲 6.33%,但恒生指數的漲幅超過 10%。
中國與香港股市的漲幅不同步,一定程度上與內資的態度有關。「北向資金」啟動「買買買」模式的時候,A 股成交額並未有效放大,僅在春節長假恢復交易首日突破人民幣 1 兆元,其餘時間一直保持在 7,000 億元左右。
招商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夏認為,「在 A 股市場上,外資比率有了比較明顯的提升,其對 A 股市場的影響越來越顯著,再加上內外資在思維模式、投資體系、投資節奏有差異,所以內外資的博弈在近幾年有所加劇。」
「外資回流趨勢可能貫穿全年,有望成為 A 股市場重要的增量資金來源。」滙豐晉信海外投資部總監程彧表示,「外資偏好有核心競爭力且有長期穩定盈利能力的資產,看好中國核心資產的超額收益。但我們不應簡單地將核心資產打上『大市值』、『漂亮 50』等標簽,本質還是要回到考量企業的護城河及盈利能力核心指標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