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新興市場積極重建外匯存底 已回收去年逾半數損失

近期聯準會 (Fed) 升息押注再度升溫,為了能在美元反彈時,有足夠彈藥捍衛本國貨幣,亞洲新興國家央行正在積極重建外匯存底,當中又以印度處於領先地位。

根據彭博計算,去年 11 月以來,印度、南韓、台灣和東南亞國家已藉由吸收美元流入,回收約 1320 億美元的資金,回收金額已超過去年損失的一半。

去年在聯準會 (Fed) 大舉升息下,這些亞洲國家動用大量外匯存底阻貶,以支撐本國貨幣,使外匯存底在去年前 10 個月大減 2430 億美元。隨著一些交易員將更高的美國終點利率納入定價,重建外匯存底將有助於亞洲新興國家抵禦美元反彈帶來的潛在衝擊。

包含 Craig Chan 在內的野村證券策略師上周發布報告表示:「若投資人重新將資產分配到新興市場 / 亞洲,我們相信亞洲 (日本除外) 央行將會在未來幾個月廣泛累積外匯存底。」

印度儲備銀行 (央行) 去年為了支撐盧比,損失高達 1000 億美元,如今該行正在把握機會回收流失的美元儲備,過去三個月以來,印度央行已增加近 500 億美元的美元儲備。

另外,根據彭博計算,南韓自去年損失 490 億美元後,如今已回收 260 億美元,印尼也收回 150 億美元損失中的 90 億美元。

印度央行在重建外匯存底方面最為積極,導致盧比表現落後於其他新興市場貨幣,高盛因此給予盧比低於大盤的評等,野村並建議客戶做空印度盧比兌印尼盾。

過去三個月來,多數新興亞幣走勢活躍,又以泰銖菲律賓披索表現最佳,泰銖更是上漲將近 5%。

澳盛銀行 (ANZ) 預估,海外投資人上月在不包含中國的新興亞洲市場買進 86 億美元的資產,即使美國通膨持續的風險仍存,該行預期資金將繼續流入該地區。

即使中期仍看好新興亞幣,德銀仍將亞幣的長期前景,從先前的「加碼」(add) 轉向「持有」(hold) 或「減持」(reduce)。

本篇文章不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延伸閱讀

相關貼文

prev icon
nex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