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清倉式減持阿里巴巴 一個時代的落幕

軟銀清倉式減持阿里巴巴,一個時代的落幕。(圖:REUTERS/TPG)
軟銀清倉式減持阿里巴巴,一個時代的落幕。(圖:REUTERS/TPG)

目前軟銀最重要的任務,是讓安謀(Arm)成功掛牌上市,並重新規劃「願景基金」(Vision Fund)長期布局,這就需要做好「加減法」。軟銀當然也有地緣政治考量,畢竟金主仍然以歐美機構為主。此番軟銀清倉式減持阿里巴巴 (09988-HK) ,可謂是古典網路創業時代的落幕。

阿里巴巴與軟銀,馬雲與孫正義,自 2000 年軟銀首度入股阿里巴巴以來,雙方維持了超過 20 年的長期合作關係,也成為海外創投與中國網路公司的一段佳話。伴隨著中國網路市場和全球競爭大環境的變化,最終軟銀清倉式減持阿里巴巴股份,僅保留 3.8% 象徵性股權,似乎曲終人散,後馬雲時代的阿里巴巴真正邁向新時代。

據倫敦《金融時報》上周的報導,軟銀去年大賣 290 億美元阿里巴巴持股後,今年來又透過預付遠期合約,出售價值約 72 億美元的阿里巴巴股票。軟銀提交給美國證管會(SEC)的申報資料顯示,這項遠期售股將讓軟銀的阿里巴巴持股比率降到只有 3.8%,遠低於原本的 34%。

數據供應商 Washington Service 提供的申報資料顯示,過去 14 個月來,軟銀透過遠期合約出售 3.89 億股阿里巴巴股票,平均每股賣 92 美元,遠低於該公司過去每股 317 美元的歷史高點。最近軟銀的賣股行動是 2 月出售 4,600 萬股,進帳約 45 億美元,軟銀在去年 12 月底也賣掉 3,000 萬股,變現 27 億美元。

不過,《財星》雜誌(Fortune)中文網專欄作家楊波認為,軟銀此番清倉式減持,早就在投資人的意料之中,或者說,這是自 2019 年以來,軟銀漸進式減持阿里巴巴股票的終章。因此,就阿里巴巴的股價來說,更多的是心理層面的影響,其衝擊甚至比軟銀宣布退出阿里巴巴董事會還小。

當然,軟銀減持阿里巴巴股票,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靠套現阿里巴巴股票彌補自身巨額虧損,為安謀上市鋪路。公開數據顯示,軟銀 2021 年度淨虧損約 1.7 兆日元,創下歷史紀錄,該公司在 2022 年度依然無法扭轉局勢,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的九個月,稅前虧損為 2,900.37 億日元

2020 年科技股大牛市讓軟銀獲利頗豐,但其後兩年的科技股熊市,不僅讓軟銀投資收益銳減,其「願景基金」也被看衰,讓孫正義背負巨大壓力,而套現阿里巴巴股票,也就成了重要救命稻草。

阿里巴巴管理層現在的主要任務,是以集團控股公司模式來重塑後馬雲時代管理模式,這就意味著在集團層面放權,刺激競爭。這對阿里雲、淘寶、天貓等業務部門負責人來說,其核心任務就是二次創業,未來分拆獨立上市。

楊波說,從「一個阿里」到阿里集團控股公司,無論是內部管理模式還是企業文化,乃至於對外形象重塑,都是巨大挑戰,而擺脫軟銀這個舊時代投資者的身份包袱,自然也有利於新阿里巴巴輕裝上陣。

對軟銀和孫正義來說,拋開孫正義與馬雲的「革命」友誼不談,當下軟銀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讓安門成功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並重新規劃「願景基金」長期布局,這就需要做好「加減法」,加法自然是繼續押注安謀,減法則是減持阿里巴巴、商湯等公司。軟銀當然也有地緣政治考量,畢竟軟銀的金主還是以歐美機構為主,安謀要成功 IPO,離不開英國和美國政府開綠燈。

楊波表示,軟銀與阿里巴巴超過 20 年的羈絆,孫正義與馬雲的惺惺相惜,仍然是一段投資界和科技圈的傳奇。只是傳奇終有落幕之時,此番軟銀清倉式減持阿里巴巴,意味著古典網路創業時代落幕,未來以人工智慧(AI)為代表的新創業時代,又會有新傳奇誕生。


延伸閱讀

相關貼文

prev icon
nex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