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快時尚品牌熄燈 西班牙Mango關閉中國線下門店

又一快時尚品牌熄燈 西班牙Mango關閉中國線下門店(圖:shutterstock)
又一快時尚品牌熄燈 西班牙Mango關閉中國線下門店(圖:shutterstock)

繼 2021 年宣布暫緩中國線下開店計劃後,西班牙快時尚品牌 Mango 被曝中國市場線下門店全部關閉。

根據《北京商報》消息,Mango 關閉了兩家位於北京金地廣場、薈聚的門店,MANGO 工作人員 19 日表示,品牌的中國線下門店已全部關閉,中國消費者可以通過天貓旗艦店,微信小程序及管網 APP 等線上渠道購買商品。

巔峰時期門店 200 家

MANGO 早於 2002 年就進入中國市場,是早期快時尚品牌店之一,原本發展快速,以每年至少 6 間分店的速度在一二線城市擴張,巔峰時期,Mango 在中國市場門店達到 200 家。

然而從 2013 年開始,Mango 就被頻繁爆出關店,2013 年 7 月,Mango 官網顯示在華擁有 115 家門店,比 2012 年縮水 42.5%,而在財報表現中,中國市場的表現也略顯尷尬,2010 財年中,中國市場銷量只佔據全球市場的 2.7%(不含增值稅)。

到了 2015 年第三季,Mango 中國門店數量僅剩 50 多家。

到 2019 年,Mango 與杭州驚蟄服飾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希望通過與本土公司合作來加速擴張步伐,並預計在未來數年內開設約 16 間新店。然而,事與願違,至 2021 年,Mango 再次調整策略,稱暫緩線下開店計畫,將會投入更多資源發展線上電商平台。

最終,Mango 選擇全線撤離線下商店,僅留下官網和天貓旗艦店營業。據《聯商網》查閱發現,目前 Mango 天貓期艦店粉絲數量為 358 萬。

中國市場遇瓶頸

鞋服行業獨立分析師、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程偉雄認為,就中國市場來看,MANGO 存在創新不足,產品同質化嚴重,上新節奏慢,無法完全滿足年輕一代對時尚產品的需求。再加之市面上已經有越來越多精準聚焦於年輕消費群體的快時尚品牌,面對激烈的競爭,MANGO 在客戶轉化上遇到瓶頸。

他表示,相較於租金、人力、陳列等運營成本投入大的線下門店,線上渠道相對屬於輕資產,可以授權。目前這一品牌僅做線上,也是在進一步收縮規模。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界面新聞報導,MANGO 已有「放棄」中國市場的打算,MANGO 首席執行官 Toni Ruiz 在 2023 年 3 月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表示,未來 3 年裡該品牌不會再將該市場作為優先關注對象,而是要著重發力美國和印度市場。

已有多家品牌不幸敗退

實際上,隨著傳統快時尚高潮的落幕,除了 MANGO,近年來不少國際快時尚品牌也在中國市場遭遇困境。

  • 2021 年,Zara 的姐妹品牌 Bershka、Pull&Bear 關閉中國所有門店;
  • 2022 年 2 月,美國休閒服飾品牌 Abercrombie&Fitch 中國首家門店關閉;
  • 2022 年 4 月,H&M 旗下的低價快時尚品牌 Monki 亦敗走撤退;
  • 2022 年 6 月,H&M 位於上海淮海中路 651 號的中國市場首家門店關閉;
  • 2022 年 11 月,GAP 將中國區業務出售給國內最大的電商代運營公司寶尊......

回首過往,中國市場是全球各大快時尚品牌的「兵家必爭之地」。 2002 年,優衣庫在上海開出第一家門店,自此拉開了中國快時尚市場的序幕。幾年後,H&M、KM、ZARA、Forever 21 等諸多國外快時尚品牌也先後進入中國,並開啟長達近 10 年的「跑馬圈地」時代。

轉折發生在 2017 年,這一年達到擴張巔峰後,2018 年情形急轉直下。贏商網一份數據顯示,十大快時尚品牌 2016 年、2017 年在大陸分別新增 415 家、473 家門店,新店增速從 2017 年上漲 14%,變為 2018 年銳減 44%。

關於時尚業的困局,波士頓諮詢公司 (BCG)4 月中在其一份最新報告中指出,時尚行業產品複雜、供應鏈條長、需求變化快,特別是受到全球疫情的複合影響,時尚產業在供應鏈管理中正面臨更為突出的供需平衡矛盾。

《國際金融報》引用資深投資人士指出,快時尚此前的快速擴張和商業地產的爆發不無關係。在此前百貨、購物中心不斷落成後,入駐品牌即成為其拉攏人氣乃至互相競爭的關鍵。為此,很多商業地產甚至不惜以免店租的方式來吸引一些流量高的品牌入駐,快時尚一度成為「寵兒」。

不過,此後商業地產因為過度擴張和受電商衝擊,日子並不好過,伴隨商業地產「同步擴張」的快時尚們在面臨高昂的店面成本疊加庫存成本,以及飽和的市場和激烈的競爭等多重壓力,撤店即時止損成為首選。


相關貼文

prev icon
nex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