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官媒報導,中國—東協自貿區 3.0 版第三輪談判近日在雲南昆明舉行。自 2002 年中國與東協簽署《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定》啟動自貿區建設以來,中國—東協自貿區建設不斷升級,市場開放程度逐步擴大。
從自貿區 1.0 版到 3.0 版,從打造「硬聯通」到加強「軟聯通」,從傳統領域拓展到數字、綠色新興領域,中國與東協多領域合作正進一步深化升級。
自貿區再升級
中國—東協自貿區是中國對外商談的第一個也是最大的自貿區,於 2002 年開始實施,2010 年全面建成。在自貿區各項優惠政策促進下,從 2002 年至 2018 年,中國與東協雙向貿易增長逾 10 倍,雙向投資增長近 5 倍。
2019 年,中國—東協自貿區升級至 2.0 版,雙方進一步開放市場。
2022 年 11 月,中國與東協啟動中國—東協自貿區 3.0 版升級談判,並於 2023 年 2 月、4 月相繼開展兩輪磋商,談判涵蓋貨物貿易、投資、數字經濟和綠色經濟等領域。
數據顯示,2022 年,中國同東協國家貿易額超過 6.52 兆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15%,連續三年互為最大貿易夥伴。今年前 5 個月,中國與東協貿易總值為 2.59 兆元,增長 9.9%,佔中國外貿總值的 15.4%。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東協國家市場對中國電動車的火熱需求,也是中國與東協經貿往來的一個縮影。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刊文稱,2021 年,東協國家電動汽車市場總規模達到近 5 億美元,到 2027 年預計將突破 26 億美元。
第 11 屆中國—東協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將於 7 月 12 日開幕,期間舉辦的第 5 屆 10+3 青年科學家論壇、首屆中國—東協人工智慧合作論壇、中國—東協技術對接會等系列活動將為東協深化合作提供交流平台。中國與東協國家在教育、文化、旅遊、媒體等多領域加強「軟聯通」。
產業鏈、供應鏈的整體區域布局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教授鄭永年認為,中國與東協的關係,已不僅限於傳統貿易的概念,應更加注重產業鏈、供應鏈的整體區域布局。
「當前,中國與東協在新能源汽車、智慧發電等新興產業方面的合作方興未艾。」中國東協商務理事會執行理事長、RCEP 產業合作委員會主席許寧寧表示,中國與東協密切產業合作,是雙方共同應對世界經濟不穩定性的對策之一,是雙方經貿發展的重大舉措。雙方應充分認識到創新是產業合作的活力所在,通過創新來實現產業優勢互補、互利合作。
東協秘書長高金洪表示,中國和東協經濟合作潛力巨大,雙方已在推進數字經濟和可持續發展,以及加強區域互聯互通等多方面體現出活力與韌性。他透露,目前《東協數字經濟框架協議》(DEFA)正在加速推進,將有效推動東協的數字環境建設,也將為東協建設數字經濟共同體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