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經濟研究院 (Oxford Economics) 表示,印度雖然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但勞動參與率僅 51%,仍落後中國 25 個百分點,而教育和醫療水準低落是其中原因。
牛津經濟研究院上周於報告表示,儘管這項比率會隨著時間而增加,但就目前預測來看,印度的勞動參與率在 2040 年代末以前都將落後於中國。
該機構指出,印度的勞動參與率必須達到 70% 以上,才能在 2030 年達到與中國相同的勞動力規模。
即使印度勞動年齡人口比率較高,15 歲至 64 歲勞動人口僅占該國勞動力的 51%,中國則為 76%。
目前人口總數約為 14 億的印度,預估將在 2060 年代中期達到略低於 17 億的高峰。牛津經濟研究院報告指出,屆時中國總人口將減少至 11 億。
女性就業率遠低於中國
牛津經濟研究院指出,目前中國女性勞動人口占總勞動力的 71%,印度僅 25%,甚至低於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較貧窮的國家,後兩者這項比率分別為 26% 和 40%。
東南亞地區經濟規模較小的開發中國家,女性勞動人口占比也遠高於印度,印尼、馬來西亞、寮國、泰國和越南均超過 50%。
生產力低落
除了勞動力低落以外,生產力也是印度面臨的一大挑戰,牛津經濟研究院指出,缺乏適當教育和醫療標準是箇中原因。
報告指出,印度勞動力的生產力取決於平均人力資本水平,這部分目前也落後中國與同一地區的多數經濟體。
世界經濟論壇 (World Economic Forum) 數據顯示,2018 年印度識字率為 74%,落後於中國的 97%,顯示當地教育品質仍舊薄弱。
就醫療和健康標準來看,牛津報告顯示,2019 年印度的平均預期壽命為 70.9 歲,中國為 77.7 歲。印度每萬人只有 7.3 名醫生,中國則有 23.9 名。
牛津指出,對於提高印度教育和醫療品質來說,籌措足夠資金非常重要。目前印度教育支出僅占該國國內生產毛額 (GDP) 的 2.9%,低於政府在 2020 年設立的 6% 目標,儘管政府醫療保健支出占 GDP 比重已在今年上升至 2.1%,仍落後多數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