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泥張安平:認知及生活型態改變 才能落實真正減碳
鉅亨網記者彭昱文 台北
台泥 (1101-TW) 董事長張安平表示,現在這一代是唯一了解到自己所作所為會影響氣候的一代,不能淪為地球的最後一代,面對氣候變遷要減碳、要有未來,每個人必須有認知並改變生活型態,而且台灣是以貿易為主的國家,更要減碳。
他指出,大家都喊著要減碳,但經過了 20 幾年,幾乎沒有減,政府所規劃減碳路徑很好,可是最終還是得由生產者落實,生產出來的每個東西都要減,才是真正的減碳。
張安平表示,台灣每人每年平均排放二氧化碳約 12 噸,在 100 多個國家中排名倒數第 18,而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已在今年 10 月試行,美國也開始有類似的法案,這意味如果所有產品碳排放非常高的話,台灣沒辦法對外做生意,必須要減碳。
張安平也點出,電是經濟體很重要的關鍵,所有東西都跟電有關,但是大家不瞭解人們用電用得多厲害,他舉例,只要每個人每天使用手機 3 分鐘,一年就會排放 45 公斤的碳,相當於 3 棵樹的吸碳量才能平衡。
就台泥而言,張安平表示,水泥生產的二氧化碳是從原料來,水泥是除了水以外,人們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東西,沒有一個現在所做的事情可以不需要水泥,要減碳最簡單就是把廠關起來,但這樣並沒有負起責任,因此要讓生產出來的東西降碳。
台泥在 2020 年承諾 SBTi,到 2025 年減 11%,張安平認為,這目標明年就可以達到,但從 2025 年到 2030 年必須再減 30%,透過現在手上有的技術,大概可以降 15%,另外還有 15% 必須要從科技上改變、進行很大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