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經濟預測/台灣3大首席經濟學家:逆風中見曙光,這2點最關鍵

(圖:遠見雜誌)
(圖:遠見雜誌)

文/黃健誠

走過升息與通膨夾擊的 2023 年,卻又陸續爆發地緣政治衝突,再加上科技業遭逢調整庫存的逆風,顯然 2023 年並不平靜。然而,三位金融業的首席經濟學家都樂觀看待 2024,為什麼?

如果用一句話或一個字預測 2024 年的經濟前景,國內三大金融業的首席經濟學家各有不同想法。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對於 2024 年的經濟展望雖然謹慎,卻都抱持樂觀。

「逆龍順潛、見龍在田」林啟超:製造業將谷底翻轉

「逆龍順潛、見龍在田」是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為即將到來的 2024 經濟大局先下了註解。

美國公布 10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低於預期的年增率 3.2%,再加上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增率 1.3%,同樣低於外界預期。顯然通貨膨脹明顯降溫,也加深外界對「降息」的期望。

但是,林啟超認為,所謂「逆龍順潛」,代表未來經濟巨龍潛伏在許多逆風之下,等待一絲曙光的引領。

其中最大的逆風,就是美國的高利率政策。也就是,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所說的「higher for longer」,高利率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見龍在田」意味著目前庫存已見低水位,企業盈餘又逐漸改善,但在沒有重大財政和貨幣政策刺激,利率又維持高檔的情況下,這條龍要飛起來,還必須等待適當時機。

林啟超觀察,未來的「一絲曙光」可能是 2024 年的換機潮,甚至是正式宣布降息。

過去一年,包括半導體及消費性電子等全球製造業,都面臨成長率為負值的衰退景況。但是,近期相對低的庫存,再加上每 3~4 年的消費性電子換機潮,都是拉動產線的好消息。另外,AI 可能帶動的新一波換機潮,為科技大廠帶來新的訂單及營收,種種因素疊加後,預期明年製造業將從谷底向上。

但是,高利率環境何時才能告一段落?林啟超說,聯準會未來勢必用更謹慎的態度,看待貨幣政策轉變,須觀察兩項重要指標。

首先,聯準會的目標通膨率為 2%,而目前從 2022 年超過 6%,慢慢降至如今的 3.2%,如果確定往 3%下降,就代表升息循環暫告一段落。

其次,美國最新公布的 10 月失業率為 3.9%,如果未來逐漸升高至 4%、4.5%,就代表實體經濟已出現冷卻,當通膨率與失業率兩個條件都達成,就有望在 2024 啟動降息。

不擔心地緣政治衝擊!林建甫:台灣將「否極泰來」

台灣在 2023 年的經濟成長率,雖然一度因為能否「保一」引起議論,但是,明年或許有理由樂觀。

中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林建甫,用了成語「否極泰來」,預測 2024 年的經濟前景。

「疫情走了、以哈衝突戰事未擴大、俄烏戰爭可能和談、拜登與習近平會面……。」林建甫連連提了幾件國際大事,以地緣政治的角度分析,這些事件對於未來經濟前景而言,都是「good sign(好兆頭)」,對於台灣而言,明年也是新格局的開始。

台海雖被列為世界四大火藥庫之一,不過,林建甫認為,兩岸過去因中美關係,以及疫情等因素中斷交流,但近期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見面後,兩大強權的關係,有望往好的方向發展。

雖然台灣 2024 年將選出新任領導人,但是「兩岸並無深仇大恨」,因此無論由誰上任,兩岸關係也可望見到「否極泰來」的實質改善。假設兩岸恢復觀光、文化等交流,氣氛不再劍拔弩張,同樣對於台灣的經濟也會加分。

除了兩岸政治可望解除警報,林建甫對於電子業也深具信心,特別是在可能迎來的「換機潮」助攻下,台灣供應鏈可望是最大受惠者。

不過,疫情之後全球供應鏈重組,近而面臨破碎化的情況,林建甫提醒,這對台灣的傳統產業會是一項挑戰。

未來東南亞的經濟發展可期,在政府這幾年力推的新南向政策外,在東南亞區域全面經濟伙伴協定(RCEP)的大架構下,台灣如何參與其中成為供應鏈一員,便是下一個要思考的課題。

對於明年的全球經濟前景,林建甫說,美國經濟韌性很強,因此較有可能實現「軟著陸」,後勢並不需要過於看淡。

預測明年股票市場的走勢,林建甫指出,台股及陸股都有機會回升,美股則是高檔震盪格局。值得留意的是,雖然中國房地產低迷,但同時也把房地產中的資金「水份」擠出來,這些擠出來的資金可能外溢到其他經濟體系,促進正常發展。

「黑暗中等待朝陽」李鎮宇:AI 將成 2024 年關鍵

「『䋎』為『綻』的古字,我認為這個字最能代表 2024 年,」台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以說文解字的方式,形容 2024 年的經濟前景。他說,「䋎」就是在「最黑暗的時刻,等待朝陽綻放的那一瞬間!」另方面,若用綻放的「綻」解讀,代表現在要用「定力」,等待花朵盛開。

李鎮宇說, 2024 的綻放與 AI 應用有緊密的關係,明年將是 AI 落地年,從產業鏈的上游到下游,再到應用層面、商業模式的出現,將成為除了換機潮外,另一股推升電子製造業的力道,這也代表明年的龍頭產業應會輪動回科技業。

在科技業谷底回升的 2024 年,李鎮宇也提到,台灣整體的 IT 供應鏈,會在未來十年間更上一層樓,只要誰能與 AI 碰撞出火花,誰就會是下一個世代的王者,也預期最快明年、最慢三年內,台灣加權指數超越香港恆生指數

不過,雖然 2024 年的經濟前景,看似可樂觀看待,但也並非全無挑戰。李鎮宇提到,全球經濟在綠色能源轉型中,可能因成本提高,而引發「綠通膨」,再加上歐盟已在今年 10 月試行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可能形成綠色貿易壁壘。也就是說,供應鏈因碳關稅的緣故,可能變得更加碎片化。

可以預期的是,未來企業若要設廠,並非以最低成本做為第一考量,而是「最低碳關稅」,且優先挑選貼近市場的地區設廠。因此,在全球逐步邁入碳有價時代的此刻,2024 年將是政府與企業「碳轉型」的關鍵年。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 12 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www.gvm.com.tw/】


相關貼文

prev icon
nex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