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比士中國發布新晉獨角獸名單 明星新創公司「硬著陸」

富比士中國連續第二年發布新生代獨角獸榜單,追蹤 1,300 餘家在過去一年拿過 「大錢」(單筆融資超過人民幣 2 億元或 3,000 萬美元)並可能跨入獨角獸行列的創業公司,篩選出 51 家中國新晉獨角獸企業。

更劇烈的下降

截至 2023 年底,全球活躍的獨角獸數量達 1,631 家,新增獨角獸企業數量為 157 家,這個數字與去年同期相比,不到二分之一。

此外,就存量獨角獸淨增長而言,這也是自獨角獸概念誕生以來,新陳代謝最劇烈的一年。

除了透過 IPO、被併購等方式「畢業」外,至少還有 33 家新創企業因估值回撤或破產清算而退出獨角獸榜單。

對獨角獸來說,2023 年是預期之內的轉折點。

在中國,新晉獨角獸公司的數量從 2022 年的 74 家減少至 51 家。

大洋彼岸的數量變化情況,或許更能說明問題。去年美國新增獨角獸僅 44 家,遠不如 2022 年的 182 家。

此外,隨著二級市場進入調整期,大多數獨角獸企業的估值也未如預期般迅速增長。

從區域增長角度看,中國的獨角獸公司增速似乎仍然維持優勢,表現最糟的是印度,去年只有一家獨角獸公司。

中國獨角獸的新結構

從 2020 年到 2022 年,中美獨角獸的行業分布結構開始出現明顯分歧,中國的晶片與新能源公司走出了一輪獨立行情,但這個趨勢在去年出現一些變化。

在去年中國新增的獨角獸公司中,清潔技術與新能源產業的貢獻度迅速降低,由 2022 年的約 50% 降至 2023 年的 23%。

人工智慧(AI)機器人相關企業貢獻比率從 2% 上升 18%。此外,晶片半導體對中國獨角獸增量的貢獻也增加,今年共有 9 家晶片半導體公司,貢獻中國約 18% 的獨角獸增量,去年僅為 11%。

自 2022 年以來,中國人民幣基金與本土產業創新體系對中國獨角獸的增速貢獻一直在加強。在今年 51 家中國新增獨角獸中,44 家以人民幣為交易單位揭露最新融資訊息,佔新增獨角獸交易總數近 90%,去年僅 70%。

去年北京創造的獨角獸佔總數的比率接近三分之一,時隔一年反超上海、廣東,重回第一。在北京新增的獨角獸中,近六成與人工智慧技術密切相關。上海則是機器人相關獨角獸繼續發力,智元機器人、達闥機器人等均獲得巨額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