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拉低CPI?中國豬肉價格低迷不振 日經:豬肉通縮情況恐長期化

中國豬肉價格持續低迷不振,作為中國豬肉價格指標之一的大連商品交易所的豬肉期貨價格近來最高價格出現在前年 10 月的人民幣 26 元左右,但同年底跌深至 15 元附近,跌幅高達 4 成且自去年以後一直低於 20 元。

《日經新聞》報導,中國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豬肉價格低迷情形正在長期化,而占肉類消費量 6 成的豬肉價格對中國物價的影響突出,政府也開始祭出調整生產目標等應對供給過剩的對策。          

美國農業部(USDA)上周四 (11 日) 預估今年中國豬肉產量預計達到約 5600 萬噸,雖低於上一年水準,但跟生產低迷的 2020 年相比增加約 5 成,還超過疫情前的 2017 年的產量。

在 2018 年到 2021 年期間,中國豬隻飼養數量曾因非洲豬瘟大流行急劇減少,政府為穩定下滑的豬肉供應,一直要求養豬戶擴大養殖,日本農林水產政策研究所的主任研究官百崎賢之認為這一政策手段的副作用,造成供需平衡容易向供給過剩傾斜」。   

如果供應過剩導致豬肉價格持續下跌,以前中國養豬戶可能停止養豬,小規模企業也會紛紛歇業,於是會走向供給短缺導致價格高漲的狀況,中國一直重複著豬隻飼養數量和豬肉價格周期性地上下波動的情況,日本農林中金綜合研究所理事研究員阮蔚認為,透過投入資本和大規模化,企業實力增強,價格下跌時也不再輕易退出市場,像這樣的價格自發反彈的機制日趨難以發揮作用。

但近來中國大型養豬企業實力也在下降,年出貨量超過 6 千萬頭的最大企業牧原食品 1 月便估計去年業績將虧損 38 億到 46 億元。  

此外,大型企業也開始出現破產情形,江西正邦科技在 2022 年底破產後實施重組,福建傲農生物科技業績惡化導致的債務拖欠額也不斷增加,若大企業相繼倒閉,將來可能會發生意想不到的供給衝擊。  

中國政府則開始認真採取對策,上月開始提出方針,將用於繁殖的母豬飼養頭數目標從此前的 4100 萬頭下調至 3900 萬頭,下調約 5%。

日本丸紅經濟研究所的高級分析師李雪連指出,若供給過剩的消除確實取得進展,可能成為推動豬肉價格上漲的因素,長期持續的「豬肉通縮」情形也有可能得到遏制。  

豬肉價格對中國的物價走勢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中國國家統計局上周四 (11 日) 公佈的 3 月 CPI 年增 0.1%,連兩月走升。一直以來,豬肉價格下跌導致中國 CPI 走降,因此若今後豬肉價格回升,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中國通縮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