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200家非銀行支付機構迎新規 細化支付業務分類

中國人民銀行周一發布《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圖:Shutterstock)
中國人民銀行周一發布《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圖:Shutterstock)

為保障《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下稱「《條例》」)落地實施,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周一(22 日)發布《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徵求意見稿)》(下稱「《實施細則》」),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據《證券時報》報導,中國央行的數據顯示,截至 2023 年 9 月末,中國共有 185 家非銀行支付機構。《實施細則》將督促各支付機構依法合規展開業務,保護用戶合法權益。為適應行業發展變化,《條例》將支付業務重新劃分為儲值賬戶運營和支付交易處理兩類。《實施細則》進一步規定儲值賬戶運營、支付交易處理業務分別細分為 Ⅰ 類、Ⅱ 類,並明確新舊分類方式對應關係。

《實施細則》明確了分段階梯式設置支付機構淨資產與備付金日均餘額比率,明確了過渡期安排,推動非銀行支付市場平穩過渡。

2023 年 12 月,央行發布《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作為支付機構監管的綱領性文件,對支付機構的准入、業務規則、監管職責等提出總體規定。《條例》將在 2024 年 5 月 1 日上路。

作為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之後出爐的金融領域首部行政法規,《條例》施行前夕,央行研究起草《實施細則》,將保障《條例》有效實施。

同時,《條例》規定了支付機構設立、變更、終止等行政許可事項,有必要制定《實施細則》,明確支付機構行政許可事項的範圍、許可條件、審批流程等,推進行政許可工作公開透明、依據充分、流程規範。

此外,為適應行業發展變化,《條例》將支付業務重新劃分為儲值賬戶運營和支付交易處理兩類,但具體分類方式、新舊支付業務對應關係等仍有待明確。《實施細則》通稿明確過渡期安排、新舊支付業務銜接方式等,推動非銀行支付市場平穩過渡。


相關貼文

prev icon
nex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