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徐采薇
杜老爺、曠世奇派等耳熟能詳的冰品,都出自南僑旗下的皇家可口。成立 30 多年,冰品營收仍不斷增長,今年更將登錄興櫃。它,究竟有何長紅祕訣?
「時間拉得夠長,才看得出來公司禁得起考驗。」說這話的,是皇家可口董事長周明芬。採訪這天,她眼前擺了數十款在國內通路長銷的冰品,自豪地分享著。
1988 年成立的皇家可口是南僑集團轉投資子公司。舉凡大眾熟知的杜老爺、曠世奇派,再到超商霜淇淋原料都出自它,是國內冰品製造龍頭,市占率逾 3 分之 1。
「我們成立第 7 年開始賺錢後,沒有一年虧過錢。」周明芬自信地說,一開始設備投資成本高,以至於營收至少要達 4 億元才能損益平衡,但公司自損平後便穩定成長,至 2023 年,營收已突破 22 億元,堪稱南僑集團的「小金雞」。
眼見冰品市場愈來愈大,皇家可口近 3 年營收都維持每年兩位數的成長,南僑集團會長陳飛龍也拍板,透過 IPO(首次公開發行)爭取更多資金擴產、營運,預計今年九月登錄興櫃。
擁有先行者優勢,是皇家可口在台站穩腳步的第一個關鍵。
先行者 首度引進甜筒雪糕
周明芬說,30 多年前,台灣市面上大都是「枝仔冰」這類棒棍冰品,而如今常見的甜筒、雪糕和霜淇淋等品類,均為皇家可口率先開發上市。
舉例來說,1988 年,皇家可口成立之初,便推出公司第一樣商品、也是台灣首支「甜筒」。周明芬不諱言,冰淇淋等產品源自西方,因此參考歐美、日本的產品趨勢,挖掘台灣還沒耕耘的市場,是他們能提前看到商機的竅門。
然而,有想法還要有技術。周明芬指出,當時最難做的其實不是甜筒內餡,反而是外層口感。為了保持外皮脆度,團隊在南僑既有的餅乾製造技術上,經過半年的反覆試驗,終於找出最合適的配方與保存方式。
其次,是母公司南僑集團的資源撐腰,讓他們能用原料做出差異化。「如果只看成本,什麼都不用做了,要看市場潛力!」周明芬說。
原來,當時西方雪糕早已普及,台灣卻因奶粉等乳品原料進口成本高,無人生產。本著不以成本為主要考量的經營思惟,加上南僑既有的進口原料和資金支持,讓他們找到機會切入。
於是,1991 年,他們成功推出至今一年仍熱銷超過千萬支的曠世奇派。
儘管憑藉經典商品打下冰品市場的江山一角,但隨著海內外品牌紛紛搶進超商、賣場等通路,外界質疑,皇家可口會不會只是憑著經典產品吃老本?
「每年那麼多新品,最後能禁得起市場考驗的又有多少?」周明芬直言,許多冰品起初因為有新鮮感賣得不錯,但很快就被遺忘,能做到新鮮感、長銷同時並存,才是贏家。
來源:《今周刊》 第 1428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今周刊》
本文授權自今周刊,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