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 (IMF) 官員警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經濟集團與與中國結盟的經濟集團之間的分歧,威脅著全球貿易合作和經濟成長。
國際貨幣基金副總裁 Gita Gopinath 在史丹佛大學演講時表示,全球疫情大流行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等事件以冷戰以來從未有過的方式擾亂了全球貿易關係。
Gopinath 說:「世界各國越來越多地以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關切為指導來決定與誰進行貿易和投資。這導致各國越來越多地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
Gopinath 表示,雖然增強經濟韌性不一定是壞事,但碎片化趨勢可能會導致基於規則的全球貿易體系的脫離,以及經濟一體化收益的顯著逆轉。
隨著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加大對中國的貿易限制和製裁,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緊張局勢不斷升級,而對北京在南海的進展和圍繞台灣的言論的擔憂也削弱市場情緒。
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日益緊張的關係已在全球範圍內得到體現,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編制的數據,2022 年和 2023 年全球各國實施了 3000 多項貿易限制,比 2019 年增加三倍多。
與集團內國家之間的貿易相比,美中集團之間的貿易有所下降。美國集團主要包括歐洲、加拿大、澳洲和紐西蘭,而傾向中國的國家包括俄羅斯、厄立特里亞、馬利、尼加拉瓜和敘利亞。
自俄國入侵烏克蘭以來,與集團成員國相比,集團之間的貿易下降了約 12%,外國直接投資下降了 20%。
尤其是在與西方的緊張關係加劇的情況下,中國一直在努力維持外國投資。2024 年前三個月流入該國的外國直接投資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26%。
未來的影響
Gopinath 表示,雖然經濟碎片化尚未達到冷戰時期的水平,但由於全球經濟對貿易的依賴程度較高,其潛在影響力要大得多。
如果不彌合分歧,國際貨幣基金估計,在極端碎片化的情況下,世界 GDP 的經濟成本可能高達 7%。如果出現輕微分裂,GDP 將受到約 0.2% 的打擊。
國際貨幣基金表示,低收入國家可能受到最嚴重的打擊,因為它們更依賴農產品進口和較發達經濟體的外國投資。
Gopinath 表示,儘管世界經濟出現碎片化趨勢,但過去二十年貨物貿易總額佔全球 GDP 的比例一直相對穩定。 這些不結盟國家可以在保持世界一體化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原因之一是,墨西哥和越南等對美國和中國保持中立的國家集團緩衝碎片化的影響,這些國家充當「連結」經濟體,透過它們可以改變貿易和投資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