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陳葦庭
Uber 以 9 億 5 千萬美元併購外送龍頭 foodpanda,只要主管機關核准,最快 2025 年,Uber Eats 就會獨占台灣外送市場。這樁併購案背後將對台灣的外送、餐飲和零售產業造成什麼影響?
「Uber 和 Delivery Hero SE 已經簽署協議,由 Uber 以 9 億 5 千萬美元(約 308 億新台幣)現金併購 Delivery Hero 旗下的 foodpanda 台灣外送事業……,預計於 2025 上半年完成交易。」5 月 14 日,美國共享叫車平台巨頭 Uber 一紙新聞稿,為台灣外送市場投下震撼彈。
「早年外送剛起步時,二家業者彼此就心知肚明,這是一場等誰先認輸的戰爭,一方撐不住,另一方就能接管對方資源。」一名知情人士如此形容 Uber Eats 和 foodpanda 之間的競爭關係。
翻開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2023 年發布的《外送大調查》,和 2022 年相比,外送平台使用人數約少了 2.3%,也顯示台灣外送市場已經進入穩定平緩期。
儘管 foodpanda 台灣去年仍有 5.5 億歐元(約 192 億新台幣)營收,但不具名 foodpanda 前員工認為,由於解封後業績一直無法突破疫情高峰,加上母公司近年接連虧損、啟動多波裁員。這時 Uber 又願意出高價買下台灣業務,Delivery Hero 自然樂於出售這個小金雞,讓現金入袋為安。
事實上,分別在 2012 年和 2016 年進軍台灣市場的 foodpanda 和 Uber Eats,至今都仍有攻不下的版圖和客群。
「二家外送平台競爭這麼久,花了無數資源,但再怎麼燒錢,Uber Eats 在南台灣就是很辛苦,foodpanda 就是抓不到 ABC 或某些特質的人。」一名電商業者觀察,對去年首次實現獲利、野心勃勃的 Uber 母公司而言,最好的方法就是買下整個市場。
對 Uber 來說,買下 foodpanda,在合作店家、外送員管理上,更能產生綜效。
「他們再也不需要花雙倍的成本、時間,去跟著對手做促銷,或爭取特定商家來合作。」這名電商業者舉例,過去流量高的業者,往往必須讓利,像是二大平台各自為了爭取麥當勞上架,每一次談合作,都只能自主喊出比對手低的抽成費,但未來 Uber 將有更大的掌控能力。
來源:《今周刊》 第 1431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今周刊》
本文授權自今周刊,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