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執政表現不滿 整個歐洲「向右轉」 助極右翼異軍突起

歐洲議會選舉周日 (9 日) 結束,儘管席次最多的政黨仍然是立場中間偏右的歐洲人民黨團 (EPP),但極右翼政黨威脅加大,讓歐盟傳統強國感到不安,特別是法國總統馬克宏 (Emmanuel Macron) 更是遭遇恥辱的失敗。

中間立場仍居主導地位

歐洲議會是歐盟監督、諮詢和立法機構,席位數按歐盟 27 個成員國的人口數分配,但規定每國最少 6 席、最多 96 席,以保障小國權益。

本屆歐洲議會選舉於 6 日至 9 日在歐盟 27 個成員國舉行。本次選舉投票率為 51%,略高於 2019 年選舉的 50.66%。

初步結果顯示,27 個成員國的歐盟明顯右傾,義大利總理梅洛尼 (Giorgia Meloni) 在歐盟議會的席位增加了一倍多。即使德國極右翼黨受到候選人醜聞的困擾,它仍然聚集了足夠的席位,來打擊德國總理蕭茲 (Olaf Scholz) 領導的社會民主黨。

在 720 席之中,歐洲人民黨團、社民進步聯盟分別取得 184 席和 139 席,有利於現任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 (Ursula von der Leyen) 爭取連任,這次選舉前,她就在已經在移民和氣候問題上進一步轉向右翼。

本次選舉的明星則是勒龐 (Marine Le Pen) 的國民集會黨,該黨在法國大幅勝出,以至於馬克宏立即解散了國民議會,提前在 6 月底至 7 月初舉行國會改選。

德國執政聯盟的情況好不了多少,蕭茲領導的社會民主黨 (SPD) 取得了有史以來最差的成績,以 14% 的支持率位居第三,落後於極右翼德國選擇黨 (AfD) 的 16% 左右,並遠遠落後於保守派基民盟 - 基社盟 (CDU-CSU) 集團的 30%。

對主流不滿 極右翼強勢崛起

這次選舉正值考驗約 4.5 億選民選民信心的時刻。過去 5 年來,歐盟因新冠疫情、經濟衰退以及二戰以來歐洲最嚴重的土地衝突引發的能源危機而受到震動。但政治競選活動往往關注個別國家關心的議題,而不是更廣泛的歐洲利益。

近幾個月來,在整個歐洲大陸,沮喪的農民紛紛走上街頭,要求進一步豁免歐盟環境法規。傳統上對氣候議題持懷疑態度的民族主義和極右翼政黨也一直直言不諱地批評綠色政策。

歐盟多國選民對極右勢力的支持,震撼了傳統中間派主導的大國。

一般認為,由於綠色轉型提高了生活成本,農民和產業不滿反彈,以及人民對包括加薩和烏克蘭戰爭的緊張局勢感到不安。強硬派和極右翼政黨抓住這些不安情緒,進而在選舉中大有斬獲。

《BBC》報導指出,一般而言,投給極右翼在歐洲是一個禁忌,主流政黨拒絕與極右翼組織合作。然而,近年來,許多主流政客都從極右翼手中攫取口號或立場,希望搶走他們的支持者,但這也使得極右翼看起來更加主流。

此外,極右翼的興起也顯示人民對主流政府的不滿。蒙田研究所 (Institut Montaigne) 駐巴黎歐洲項目主任 Georgina Wright 表示,她認為歐洲極右翼的復興在很大程度上源於對政治主流的不滿。例如,目前在德國,五分之一的選民表示他們對聯合政府不滿意。

Wright 認為,歐洲許多選民被極右翼政黨的直言不諱所吸引,傳統政客在生活的三個關鍵領域似乎沒有明確的答案,這讓人感到明顯的沮喪。

歐洲議會「向右轉」的可能走向

總體而言,在整個歐盟,基督教民主黨和社會黨這兩個主流和親歐團體仍然是主導力量。極右翼的進步是以綠黨為代價的,綠黨預計將失去約 20 個席位,並在立法機構中跌至第六位。

數十年來,歐盟將強硬右翼限制在政治邊緣。憑藉在這些選舉中的強勁表現,極右翼現在可能成為從移民到安全和氣候等政策的主要參與者。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馮德萊恩提​​出與社會民主黨和親商業的自由黨建立聯盟。

路透社分析,歐洲議會若是「向右轉」,可能導致涉及歐洲安全、氣候變遷,以及中國和美國產業競爭等議題的新法案更難以過關;不過,對歐盟持懷疑態度的民族主義政黨究竟會發揮多少影響力,也要看它們彼此之間能否克服分歧、攜手合作。

美聯社指出,歐盟過去數十年的歷史中,強硬右派大致在政治上處於邊緣,如今卻在歐洲議會選舉大有斬獲,對歐盟未來的移民、安全與氣候政策將有更多話語權。

cookies

為優化網站服務,鉅亨網使用Cookie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當您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Cookies政策與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