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歐洲豬肉業展開反傾銷調查 英國金融時報:精準集中歐盟弱點

中國商務部周一 (17 日) 對宣佈對進口自歐盟的部分豬肉及豬肉副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該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周四 (20 日) 也稱初步確立歐盟豬肉傾銷成立,英國《金融時報》在中國宣布進行調查後發表評論文章指出,中國針對歐盟豬肉產業的最新舉措,精準地擊中了歐盟的弱點。

《路透社》報導,中國宣布啟動反傾銷調查後,西班牙、法國、荷蘭等國相關產業人員表達擔憂。對這些國家而言,中國是一個寶貴且重要的豬肉出口市場,若中國限制從歐洲進口豬肉,歐洲豬肉產業噩夢將來臨。

除中國肉類消費量巨大外,《金融時報》在文中還提到中國市場另一個重要之處,也就是一些動物的頭、腳和內臟在當地深受歡迎,但像是雞腳在歐洲國家如法國,通常會被扔進垃圾桶。

文中指出,歐洲每年銷往中國豬肉價值約為 25 億歐元,市場規模非常龐大。此外,中國還從歐洲進口禽類等其他食材。

根據中國海關數據,西班牙是中國最大的歐盟豬肉供應國,其次是荷蘭、丹麥和法國。

因此,當中國宣佈展開調查後,歐洲農民組織了抗議活動,因為他們很清楚除了中國外,他們的這類產品幾乎沒有其他替代市場。

貿易商和分析師表示,中國可能會轉向俄羅斯的豬肉供應商及巴西、阿根廷和美國的豬肉供應商來取代歐洲。俄羅斯自今年 2 月開始向中國出口豬肉。

對於中國針對歐洲豬肉行業的相關舉措,包括《金融時報》在內多方輿論均認為此舉精準地擊中歐洲弱點。

丹麥屠宰商協會主席烏爾里克 · 佈雷姆霍爾姆呼籲各方考慮對就業、食品安全和生產造成的影響,並在 7 月 4 日前找到解決辦法。

自歐盟執委會上周三 (12 日) 宣布將從 7 月 4 日起對進口中國汽車徵收高達 38.1% 的反補貼稅以來,全球食品企業一直對中國的報復保持高度警覺。

當一國政府懷疑相關商品售價低於該國廠商生產成本時,通常會對進口商品徵收反傾銷稅,以保護國內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