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上調台灣今年GDP至3.7% 下半年通膨減緩、央行利率不變

渣打集團今 (11) 日宣布上調台灣今年 GDP 預估從先前的 3.1% 為 3.7%,渣打銀行東北亞區高級經濟師符銘財指出,主要受惠於今年第 1 季強勁的經濟成長,創 2021 年年初以來的新高,加上下半年電子產業循環回升,資本支出擴張,去庫存化告終 ,且通膨可望減緩,及央行維持利率不變等因素,皆支撐下半年經濟動能,故決定上調。

符銘財指出,近期各項數據均顯示台灣的經濟自年初以強勁反彈拉開序幕後,成長前景皆有改善。今年第 1 季 GDP 經濟成長與去年同期相比,強勢反彈至 6.51%,寫下 2021 年年初以來的新高。經季節性調整後,第 1 季經濟成長也較去年同期相比成長了 0.27%,已連續第四季正成長。除了貿易成長對整體經濟帶來貢獻外,消費者支出也是支持第一季經濟成長的主因之一。而製造業在歷經連續 5 季的負成長後,也由負轉正。儘管第 1 季私人固定資本投資較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 7.9%,但相較 2023 年大部分時間落在兩位數的跌幅,也有顯著改善。 

符銘財表示,電子產業的循環回升及去庫存化的告終,將是繼續支持 GDP 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被視為業務信心指標的季節性電子產品 PMI ,連續 3 個月維持在成長區間。此外,半導體 IC 晶片和資訊與通信科技產品對中國的出口年成長率分別在 2023 年下跌 17.8% 和 9.8% 後,今年 5 月也分別較去年同期成長 4.8% 和 67%。數據顯示全球對 AI 相關設備的需求強勁,可能是美國以出口管制限制中國獲得高性能 IC 晶片的影響開始減弱,或是改採降低 IC 晶片規格以繼續提供中國廠商貨源。 

展望下半年,符銘財認為,民間固定資本投資的顯著回升,將為經濟成長提供有力的支撐。經季調的實際固定資本投資,終結之前連續 5 季的下跌,今年第一季較前期成長了 1.48%,已連續兩季正成長。此外,2024 年前 4 個月新登記工廠數量較去年同期成長 19%,也扭轉了 2023 年同期相比下跌 0.7% 的頹勢。以三個月滾動調整平均來看,半導體和 IC 晶片設備進口量 5 月份較去年同期成長 11.1%,這是自 2019 年 9 月以來的首次的成長,半導體和 IC 晶片設備進口的回升,為未來資本支出增加的前兆,更是下半年經濟成長的喜訊。 

此外,2024 年上半年台灣境內消費需求持穩,零售和汽車銷售的年成長均是最好的證明。自 2023 年年底以來,消費者信心指數一路攀升,良好的勞動市場條件和活躍的股市進一步提振信心,稍微平復了消費者對 4 月的強震以及電費上漲的負面影響。此外,季調後的失業率在 2024 年的前四個月幾無變化,維持在 3.4%,主要來自於運輸與旅遊餐飲業的人員增聘。 

2024 年前三個月來台灣的海外旅客數也較去年同期增加了 84.7%,達到 210 萬人。最新數據顯示,海外旅客數有望達到 2024 年 1,000 萬名的預估目標,相較 2023 年的 650 萬人增加。主要由日本、韓國和東南亞的遊客所驅動,這些地區的遊客數量分別已回升至疫情前平均人數的 70%、101% 和 110%。

2024 年前 5 個月的整體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通膨率為 2.2%,食品與住房費用上漲導致物價上揚,交通運輸成本上揚也貢獻了 0.14 個百分點。但排除波動性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的核心 CPI,5 月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約 1.8%,連續 2 個月在 2% 以下。儘管政府從 4 月起調漲電費約 11% ,5 月份租金支出漲幅達 2.3%,核心 CPI 的成長幅度依舊持穩。 

符銘財指出,扣除電費上漲對 CPI 通膨的影響,政府追蹤的 17 種主要食品價格增幅在 2024 年前五個月與去年同期相比僅 1.55%,明顯低於 2023 年的 4.83% 與 2022 年的 5.03%。因此,包括核心 CPI 通膨率在 2024 年前五個月也持續維持在 2% 的警戒線下,與去年同期相比僅溫和成長 1.9%, 為 2020 年以來首次回落到 2% 以下。由於政府暫無進一步提高公共事業成本 (包含電費) 的計畫,這應有助於減少人們對下半年公共事業費用再次上漲的擔憂。因此,渣打初步預期台灣的通膨壓力將在下半年逐步減緩,部分歸功於有利的基期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