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齊柏林! 記錄台灣 守護台灣

文.蔡武穆

《看見台灣》導演齊柏林的殞落,卻衍生出千千萬萬個齊柏林。

或許這是老天爺的安排,要再度喚醒台灣人對環境的重視,就在《看見台灣 Ⅱ》開拍時,帶走了大家最敬愛的齊柏林。

延續齊柏林精神 湧現各界祝福與關愛

為讓疼惜台灣、守護台灣的精神能延續,「看見.齊柏林基金會」在齊柏林逝世滿一周年成立。

採訪中,執行長萬冠麗告訴我,基金會的每一步都走得艱辛,但也受到社會各界滿滿的祝福與關愛。

基金會成立沒多久,有一位素未謀面的朋友問起基金會的困境,萬冠麗說,辦公室在淡水比較偏遠,不好找人才,希望可以沿著捷運找到新的辦公居所。

隔了半年,這位朋友主動打電話給她,說剛好有一間房子要交屋,要不要來看看?

聚集千千萬萬的感動

萬冠麗也覺得好奇,怎麼會有這麼好心的人,不假思索地赴約,然而,看一看房子,覺得格局太小不符合公司需求,便婉拒了對方,沒想到,這位朋友馬上又說,還有一間九十九坪的房子,在石牌站附近。

經過幾番討論,這間房子就成為基金會目前的辦公室,而且免費使用到都更為止。

問起這位大哥為何這麼好心,他靦腆地說,看過《看見台灣》這部電影,很感動齊柏林對台灣的付出,感覺自己好像應該要為台灣做些什麼事。

我心裡想,千千萬萬的感動,或許這位大哥只是其中之一。

看見台灣的美麗與哀愁

2009 年,齊柏林深入八八風災的現場拍攝,土石流淹沒了小林村,山川驟變遠勝於 921 大地震,他心痛地掉下眼淚,拍攝環境紀錄片的念頭油然而生,要讓大家一起看見台灣。

就在退休的前三年,放棄了四百萬的退休金,毅然投入環境的拍攝,他說,「再不做就來不及了!台灣無法等,我的體力也無法等!」

2013 年《看見台灣》上映,締造了二億三千萬的票房紀錄,同時,也揭開台灣的神祕面紗──台灣的美麗、台灣的壯闊,以及台灣的哀愁。

如果你問齊柏林,台灣什麼地方最美,他會回答,沒有人的地方最美──沒有破壞、沒有污染,保存山河最原始的面貌。

然而,十年過去了,台灣到底有沒有改變?

萬冠麗說,《看見台灣》上映之後,行政院立即成立國土保育專案小組加強稽查 (註一),當時被染紅的後勁溪已經接近清澈的原貌,而被重金屬汙染的二仁溪業已恢復原本水質,只差土壤還需更多的時間復育。

喚醒產業界對環保的自覺

令人欣慰的是,產業各界對於環保的自覺,提升公司治理,並投入淨山、淨河、淨灘的活動,都是非常好的現象。

齊柏林從空中俯瞰台灣二十五年,除了《看見台灣》之外,亦留下了十萬張底片、六十萬張數位照片及一千小時的影像,記錄台灣這塊土地的歷史脈絡。

因此,基金會成立的第一個要務是,整理這些地景資料成為數位典藏,並透過主題策畫展覽,讓珍貴的山川地貌重現在世人眼前。

志工們一張一張的檢視,根據位置、地形、特色附上關鍵字,以便搜尋、歸檔、成冊。

被染色的河流 空中俯瞰觸目驚心

六年來,已經策畫了五檔展覽,包含《見山》、《逐岸》、《覓城》、《映河》,以及最新的《韌島》,讓無數人重新認識台灣。

河流是大地之母,真實反映我們對她所做的一切,齊柏林曾說,「你在調色盤裡所看到的顏色,我在空中的河流通通都看過」。

《映河》中,匯集三十條被染色的河流,對應五顏六色的調色盤,當你按到紅色,染紅的小溪在你面前淌血,當你按到黑色,一股黑色漩渦刺入眼睛,彷彿掉入無盡的深淵。

《韌島》探討環境及氣候的變遷,提倡「韌性」、「共融」,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尊重大自然的原始面貌。

台灣西海岸,每七公里就有一個港口,幾乎水泥化,反觀台東的烏石鼻保留天然海岸線,大船進不了海灣,漁民捕魚回來,改搭小船上岸,相互尊重,就是「韌性」最好的案例。

環境教育 種下綠色幼苗

此外,「看見.齊柏林基金會」肩負起環境教育的責任,深入各國中小學,培養小小齊柏林。

萬冠麗說,「齊柏林空間」一年贊助二千五百名學童免費參觀不同主題策展,每年提供九十二場《看見台灣》校園巡迴公播,並與學童問答互動,種下綠色幼苗。

志工們自製教案內容,規劃山、河、海、城市、鄉鎮不同主題,五個學校一個模組,每月一個主題做創意教學,從雲林縣開始,延伸到嘉義縣、苗栗縣及彰化縣,帶領孩子走訪家鄉、認識家鄉。

孩子們去看了污水廠、焚化爐、海科館,對環境議題更有感覺,一位校長分享,過去孩子對淨灘活動意興闌珊,現在會拉著父母一起彎腰撿垃圾。還有一位老師說,看到孩子專注且思辨的神情,真的非常感動。

提供獎金補助 尋找下一個齊柏林

針對社會人士,基金會舉辦尋找下一個齊柏林的活動,設立「齊柏林環境紀錄獎」,每年遴選一位導演,給予獎金及宣傳補助,及「飛越台灣攝影獎」,鼓勵更多人投入空拍,把台灣的人文地景記錄下來。

雖然《看見台灣 Ⅱ》永遠停留在齊柏林的心中,但是基金會並沒有停下腳步,《看見台灣 Ⅲ》正如火如荼地拍攝,接棒齊柏林的使命和精神,用空中的視角帶領大眾認識台灣、了解台灣,進一步守護台灣。

註一:2013 年《看見台灣》上映後,行政院長江宜樺依十六項問題的性質成立「土石管理」、「海岸及山坡地管理」、「環境品質管理」及「敏感地區開發管理」等四個工作小組,分別由經濟部、農委會、環保署及內政部等機關負責,加強執法取締不法。

來源:《理財周刊》1247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理財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