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 (Apple)(AAPL-US) 周四 (1 日) 盤後公布第三季 (截至 6 月 29 日) 財報,總營收增長了 5%,表現超出市場預期。隨 iPhone 收入超過華爾街目標,有助於緩解中國差於預期的銷售下滑。蘋果股價在盤後交易持平。
蘋果財務長 Luca Maestri 在與分析師的電話會議上表示,公司預計本季整體收入增長將與上季相似,均為增長 5%。同時預測服務業務的成長速度,與前三個季大致相同,約為 14%。Maestri 補充,蘋果預期截至 9 月一季的營業支出將在 1.42 至 144 億美元之間。
該公司預期 9 月一季的毛利率將在 45.5% 至 46.5% 之間。
蘋果上季淨利為 214.5 億美元,去年同期為 198.8 億美元,或每股收益 1.26 美元。
Q3 財報關鍵數據 v.s. LSEG 預估
- 營收:857.8 億美元 v.s. 845.3 億美元
- 調整後 EPS:1.40 美元 v.s. 1.35 美元
- iPhone 營收:393 億美元 v.s. 388.1 億美元
- Mac 營收:70.1 億美元 v.s. 70.2 億美元
- iPad 營收:71.6 億美元 v.s. 66.1 億美元
- 穿戴設備、家居和配件營收:81 億美元 v.s. 77.9 億美元
- 服務營收:242.1 億美元 v.s. 240.1 億美元
- 毛利率:46.3% v.s. 46.1%
公司最重要業務仍是 iPhone,上季占總銷售額約 46%。雖然表現超出 LSEG 預期,但該產品線收入按年仍下降約 1%,至 393 億美元。
庫克在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在不考慮匯率變動的情況下,我們的收入逐年成長。這是我們從營運角度來看的情況。」
AI 支出逐年增加
他表示,雖然蘋果要到今年秋季稍晚開始向客戶提供新推出的 Apple Intelligence 服務,才會知道其對銷售的積極影響,但他表示,蘋果一直在增加支出爲該服務做好準備。
庫克指出,「我們已經重新部署了很多人員從事 AI 工作,這些人員以前是從事其它工作的。從資料中心的角度來看,如你所知,我們採用的是混合方式,所以我們有自己的資料中心,也與夥伴合作。因此,這方面的資本支出會出現在合作夥伴的財務報表中,而我們會支付相關費用。」
他繼續談到,「當然,我們本季的結果包含了對 AI 和 Apple Intelligence 的支出逐年增長。」
iPad 增長最強勁
蘋果在 iPad 部門顯示出最強勁的增長,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近 24%,達到 71.6 億美元的銷售額。蘋果在上季發布了 2022 年以來首部新款 iPad,推動了一波升級浪潮。
庫克表示,約有一半的 iPad 買家之前未曾擁有過這款產品,這表明平板市場尚未飽和。
蘋果的 Mac 部門上季銷售額為 70 億美元,與一年前同季相比增長約 2%。
Apple Watch、Beats 或 AirPods 耳機和 HomePod 家用揚聲器歸類於「穿戴設備、家居和配件」。這類產品本季銷售額下降 2%,至 81 億美元。
服務業務是蘋果最重要的增長類別,包括硬體保固、來自 Google 的收入、每月的雲端儲存訂閱以及公司的內容訂閱,例如 Apple TV+。該公司報告的服務業務銷售額為 242.1 億美元,按年增長 14%,與蘋果和 LSEG 的預期一致。
蘋果在聲明中表示,其每個地區的活躍設備數量都創新高,但未提供具體數字。活躍設備數對蘋果來說非常重要,因為這代表著一個現有的蘋果客戶群,可以向他們銷售可獲利的服務。蘋果在 2 月時表示,其活躍設備數為 22 億。
大中華地區收入下降 6%
不過,蘋果在大中華地區的銷售額下降了 6%,該地區也包括台灣和香港。而在中國,蘋果面臨了華為等當地競爭對手的壓力。
大中華地區是蘋果第三大市場,儘管比前一季的下降 8.1% 有所改善,但降幅仍比 Visible Alpha 預期的 2.4% 來得大。
庫克表示,「中國和大中華地區的 iPhone 現有客戶實際上創下紀錄。Kantar 告訴我們,中國城市中銷售前三名的智慧型手機都是我們的產品,中國的業績相較上半年有所加速。」
此外,蘋果表示,上季支出了 320 億美元用於股息和股票回購。
華爾街分析
Emarketer 分析師 Jacob Bourne 表示,「儘管 iPhone 折扣價格可能幫助提升了上季的銷售額,但該公司未來的成功取決於兩個因素:保持 AI 開發的成本低廉,並確保新的 AI 功能能夠吸引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升級其裝置。」
分析師們預計即將於 9 月推出的 iPhone 16 系列將帶來強勁的升級周期。該公司在 6 月的開發者大會上發布了一系列 AI 產品和服務,即 Apple Intelligence。要運作 Apple Intelligence 至少需要 iPhone 15 Pro,這可能會推動消費者升級他們的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