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早盤〉9月降息前景升溫 主要指數開高

〈美股早盤〉9月降息前景升溫 主要指數開高(圖:REUTERS/TPG)
〈美股早盤〉9月降息前景升溫 主要指數開高(圖:REUTERS/TPG)

美股主要指數周四 (22 日) 開高,因投資人對美國央行下個月啟動降息周期報有更大期望,與此同時也靜待決策者在全球央行年會上發表談話。

截稿前,道瓊工業指數漲近 90 點或近 0.2%,那斯達克綜合指數漲近 75 點或近 0.4%,標普 500 指數漲近 0.4%,費城半導體指數漲近 0.3%。

傑克森霍爾 (Jackson Hole) 全球央行年會前,鴿派基調或已提前定下。聯準會 (Fed) 昨公布了 7 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絕大多數決策者強烈傾向在 9 月降息,甚至一些與會者認為 7 月就已具備降息條件。

此外,昨天的公布的非農修正數據顯示,就業市場開始放緩的時間比大眾最初預期的要早得多。交易員加大降息押注,交換利率市場對 Fed 今年內降息幅度的定價達到 106 個基點。

經濟數據方面,美國上周初領失業金人數幾乎沒有增加,表明就業市場逐漸放緩,另外消除部分波動的四周移動均線跌至一個月以來新低。

摩根士丹利 E*Trade 分析師 Chris Larkin 表示:「投資人可能會忽略今天的『中間路線』申請失業救濟人數,而聚焦下周的通膨數據和輝達 (NVDA-US) 財報。

Larkin 說,最新的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表明,就業市場雖在放緩但有彈性,這應該有助於 Fed 在 9 月的行動中保持在正軌上。

Evercore 分析師 Stan Shipley 則認為,上周初領失業金人數對美國公債殖利率來說是個「哈欠」,儘管這些數據表明就業市場並沒有陷入困境。

Wolfe Research 分析師 Chris Senyek 指出,Fed 主席鮑爾過去一直利用其傑克森霍爾研討會上的講話,來重新設定外界對 Fed 即將到來的政策變化的預期。

Senyek 表示:「我們的感覺是,鮑威爾將維持溫和基調,並在 9 月會議上發出降息周期開始的訊號。 然而,與期貨市場對 2024 年剩餘時間的預期相反,我們認為鮑爾不會發出降息幅度超過 25 個基點的訊息。」

CFRA 分析師 Sam Stovall 也押注下一輪 Fed 寬鬆周期將以「更為慎重的方式」開始,降息 25 個基點。他指出:「這種『從慢到低』的做法可能意在表明,Fed 並未落後於形勢,但將使其能夠確保通膨的餘燼已經完全熄滅,然後才得出其使命已經完成的結論。 」

截至台北時間周四(22 日)21 時許:
焦點個股:

蘋果 (AAPL-US) 早盤股價上漲 0.32%,至每股 227.12 美元

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周四在社群平台 X(前推特) 發文表示,受限於顯示器與機構等技術挑戰,蘋果摺疊 MacBook 組裝量產時間將大幅延後,最快要到 2027 年底才會開始量產。

百度 (BIDU-US) 早盤股價下跌 3.39%,至每股 86.70 美元

中國科技巨擘百度周四公布 2024 會計年度第二季財報,由於中國經濟低迷拖累企業廣告支出,該季營收成長持平,一方面也反映出百度要往人工智慧 (AI) 轉型路難行。

派樂騰 (PTON-US) 早盤股價上漲 18.15%,至每股 3.97 美元

派樂騰 (Peloton) 周四表示,該公司正在擺脫虧損,並在削減整體虧損的同時,九季以來首次實現銷售額小幅成長。該公司第四季銷售額成長  0.2%,雖然增幅不大,卻是 2021 年假期季以來首次實現營收年增。

今日關鍵經濟數據:
  • 美國上周初領失業金人數報 23.2 萬,預期 23.2 萬,前值 22.8 萬
  • 美國上周續領失業金人數報 186.3 萬,預期 187 萬,前值 185.9 萬
  • 美國 8 月製造業 PMI 初值報 48,預期 49.5,前值 49.6
  • 美國 8 月服務業 PMI 初值報 55.2,預期 54.0,前值 55.0
  • 美國 8 月綜合 PMI 初值報 54.1,預期 53.2,前值 54.3
  • 美國 7 月成屋銷售年化總數報 395 萬戶,預期 393 萬戶,前值 390 萬戶
  • 美國 7 月成屋銷售年化月增率報 1.3%,預期 0.3%,前值 - 5.1%
華爾街分析:

貝萊德全球固定收益投資長表示,Fed 需要在 9 月會議上大幅降低利率 50 個基點,以重振經濟成長並減輕消費者的債務壓力。他預測 Fed 可能會在 2025 年舉行的一系列會議上以 25 個基點的幅度降息。

瑞銀策略師 Joni Teves 等人表示,金價觸及歷史新高後,市場似乎穩居 25,000 美元上方。支撐金價的因素包括人們越來越留意即將到來的美國大選及其對財政政策的相應影響,以及 Fed 鴿派預期、美元走軟和持續的地緣政治風險。


延伸閱讀

相關貼文

prev icon
nex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