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的東南亞問題專家 Lynn Kwok,近日美國期刊《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 文章指出,華盛頓將中國視為其主要競爭對手,並將印太地區視為關鍵戰場,但在至關緊要的東南亞,美國卻正失去影響力,讓位給中國。
他呼籲,為了重新贏得東南亞的支援,美國應加大與東協國家的經濟接觸,因為對這些國家來說,經濟就是安全。
Kwok 表示,雖然東協國家並不想在美中兩強中選邊站,但被迫選擇時,可能更偏向中國。
新加坡政府的東南亞研究院每年都對東協十國的政府、商界、民間人士做調查,看看「精英」對重大問題的看法。.2024 的調查顯示,在被問到「如果必須在美國和中國之間做出選擇,東協應當與誰結盟」時,50.5% 的受訪者選擇了中國,49.5% 選擇了美國。
相較之下,在 2023 年的調查中,61% 的受訪者選擇了美國,39% 選擇了中國。
失去穆斯林國家支持
其中,美國在穆斯林占多數的國家中失去支持最為顯著。2024 年的調查顯示,相較於 2023 年,這些國家的態度出現了急劇的變化。
2024 年,75% 的馬來西亞受訪者、73% 的印尼受訪者、70% 的汶萊受訪者表示將選擇與中國結盟,而 2023 年三國對中國的支援比例分別為 55%、54% 和 55%。
Kwok 指出,雖然調查者沒有詢問受訪者為什麼做出這一選擇,但值得注意的是,當被問及選擇三大「地緣政治關注點」時,將近一半的受訪者將以色列 - 哈瑪斯衝突排在首位,超過了將南海爭端列為首要關注的受訪者 (40%)。
文章引述了一位馬來西亞高級外交官的說法指出,:「我們會因為加薩選擇中國。」
一位馬來西亞高級官員解釋說,儘管馬來西亞長期奉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並對美國在中東的政策持批評態度,但對以色列和美國的憤怒情緒正在加劇,許多馬來西亞人現在正在抵制美國的食品和消費品牌。相比之下,中國的形象則愈來愈正面。
Kwok 認為,中國在東南亞日益增強的影響力已經削弱了美國在該地區進行雙邊和多邊戰略互動的能力。最明顯的例子是東協在南海問題上的謹慎態度:儘管過去一年裡,北京在菲律賓「專屬經濟區」行動日益強硬,但東協並未發表任何直接點名中國的聲明。
美國在東南亞的失勢,對其他地緣政治領域也有影響:無論是在俄烏衝突中譴責俄羅斯,還是支援美國在中東的政策。國家利益決定了各國在一切問題上的立場,如果能在東南亞國家中獲得良好聲譽,將有助於華盛頓說服他們:為什麼某個特定立場是符合這些國家利益的。
美國呼籲對俄羅斯的行為做出更加強有力的全球回應,但在東南亞幾乎無人響應;與此同時,許多東南亞國家表達的是俄羅斯或中國在戰爭問題上的措辭。東南亞人認為美國在外交政策上持有雙重標準,在處理中國問題時只管滿足自己的目標,都削弱了美國在當地爭取更多支援的能力。如今,許多東南亞人看到的是一個國內混亂、在國際上赤裸裸推行自利議程的美國。
必須加大經濟接觸
文章建議,美國必須加大與該東南亞的經濟接觸:對於東南亞國家來說,經濟就是安全。當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 (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 的調查問及「誰是東南亞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力量」時,近 60% 的受訪者選擇了中國,選擇美國的僅有 14%。
Kwok 主張,美國必須專注於那些明顯破壞美國國家安全利益或在國際上產生爭議爭端的中國行為。在任何情況下,華盛頓都當能夠明確地解釋其回應的正當性,使其回應與中國的行動相稱。
例如,許多東南亞人很難理解為什麼美國有必要基於「國家安全理由」對中國電動車徵收 100% 的關稅。東南亞各國擔心華盛頓挑起不必要的對立,引發美中衝突,或者進一步破壞當前的經濟秩序,而這些國家是受益於當前經濟秩序的。
文章認為,美國要想在東南亞重新站穩腳跟,面臨的是艱巨挑戰。東南亞國家將繼續在美國和中國之間保持平衡,這些國家都希望持續和美國保持接觸,而華盛頓的挑戰在於如何將這些接觸轉化為具體的戰略利益。
Kwok 表示,東南亞如果任由與美國的關係惡化也是不明智的,畢竟美國提供的安全傘為該地區帶來了和平與繁榮。如果沒有強大的美國存在,東南亞的戰略選擇也會減少,向中國博弈的能力也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