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據顯示,香港 IPO 市場正悄悄回溫,今年迄今共迎來 48 家新公司,募資規模已達到 570 億港元 (約 2389 億台幣),超過去年全年 463 億港元,有專家看好今年港股 IPO 募資總額有望達到百億美元,闖進全球前三。
根據 Wind 數據,在今年迄今 570 億港元募資規模中,光是美的集團 (000333-CN) 的二次上市就貢獻 310 億港元,不僅成為近三年港股最大規模 IPO,亦激起機構投資人對後續多家明星企業 IPO 專案的關注。
有投行人士表示,近期市場對更具規模的 IPO 較為偏愛,因其量大流動性更佳,加上機構投資者也再不一味追逐高增長,反倒對現金流較好的企業頗感興趣,希望在成長和回報中取得平衡。
瑞銀全球投資銀行副主席及亞洲企業客戶部聯席主管李鎮國日前表示,美的集團大型 IPO 是一個「地標性」專案,不少全球主權基金、長線資金線下認購,上市後較為良好的二級市場表現,都給市場帶來積極反應。
從港交所儲備專案來看,怡寶母公司華潤集團已通過聆訊,預計募資規模在 5 至 10 億美元之間,有望在 11 月上市。此外,擁有百億估值的中式餐飲品牌小菜園、順豐控股也已拿到中國證監會備案,正在等待上市聆訊。
李鎮國預估,今年第四季港股 IPO 市場仍將較為活躍,全年 IPO 募資規模有望達到百億美元,回到全球前三名。
目前,港交所 IPO 募資總額為 570.22 億港元,約 73.39 億美元,不如那斯達克 183.46 億美元、紐交所 146.28 億美元。
從 IPO 認購情況來看,今年來港股 48 檔 IPO 新股中,有 45 檔都實現超額認購,其中 8 檔認購超過百倍,分別是優博控股 501 倍、元續科技 494 倍、天聚地合 331 倍、卡羅特 269 倍、汽車街 217 倍、富景中國控股 201 倍、武漢有機 190 倍、老鋪黃金 101 倍,另有 6 檔超過 50 倍。
而在 2023 年,IPO 新股認購倍數平均僅 6.76 倍,兩相對比顯示今年港股投資者的打新熱情明顯回溫,可能跟港交所新股打新收益提升有關。
《券商中國》指出,在今年有數據統計的 46 檔 IPO 新股中,有 27 檔上市首日受益為正,佔比 58.7%,高於 2023 年和 2022 年的 52.86% 和 37.5%。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港股仍缺少規模較大的 IPO。
按上市日期統計,去年 70 檔新股募資凈額均值為 5.39 億港元,中位數為 2.26 億港元,今年迄今 48 檔新股 IPO 募資凈額平均值為 9.91 億港元,但中位數僅 1.96 億港元,若剔除美的集團的影響,則平均值不過 3.73 億港元。
事實上,在今年的 48 隻新股中,IPO 募資凈額不足 1 億港元的就有 16 家,最小的僅為 1200 萬港元,介於 1 億至 5 億的有 19 家,5 億至 10 億港元之間的有 9 家,超過 10 億港元的只有 4 家。
另據瑞恩資本統計數據,今年前三季港股 45 檔新股中,17 家來自 TMT 行業,佔比 37.8%,7 家來自醫療保健行業,佔比 15.6%。在 154 起新申請案中,約 56 起來自 TMT 行業,佔比 36.4%,33 起來自醫療健康行業,佔比 21.4%。
上述成績顯示港交所近幾年針對生物科技、特專科技等領域改革措施取得不錯的效果,透過調整估值和融資門檻,進一步帶動更多企業選擇香港作為上市募資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