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經濟展望〉台灣擁AI供應鏈出口競爭優勢 經濟學家點出一隱憂

滙豐集團首席亞洲經濟學家暨亞太地區研究聯席主管范力民 (Frederic Neumann)。(鉅亨網記者陳于晴攝)
滙豐集團首席亞洲經濟學家暨亞太地區研究聯席主管范力民 (Frederic Neumann)。(鉅亨網記者陳于晴攝)

滙豐集團首席亞洲經濟學家暨亞太地區研究聯席主管范力民 (Frederic Neumann) 今 (21) 日針對「全球及亞洲地區經濟展望」提出看法,對於台灣經濟表現,他認為,隨著 AI 人工智慧及高速運算逐漸被市場重視,台灣供應鏈在全球出口貿易上擁有獨特的優勢,電子業健康復甦,不過,范力民點出一項隱憂,美企撤出中國,不會只有台灣受惠,他們可能更傾向前往美、墨、東南亞,台灣要去思考如何與這些國家建立關係,避免被邊緣化。

范力民表示,台灣整體投資大幅成長,是由「在岸外包」(onshoring) 所推動;企業回流進一步推動本土投資和就業,在人工智慧相關技術的推動下,台灣出口正在擴大市場占比。

整體電子業景氣逐漸好轉,這可能反映全球下游電子產品新訂單的健康復甦。從電子產品出貨量和庫存的趨勢顯示,在全球成熟經濟體實施寬鬆政策帶動需求持續復甦之前,台灣的出口復甦可能會持續下去。

至於內需方面,台灣資本支出已出現好轉,並在今年第二季由負轉正並呈現成長加速趨勢,由於這與出口週期密切相關,預計台灣的內需復甦將會持續。民間消費雖缺乏刺激,但仍表現出韌性。此外,健康的勞動力市場及實際工資的逐步成長,表明台灣的家庭支出不太可能在此基礎上出現更大幅度的減速。

從下游電子產品來看,范力民指出,AI 和高速運算功能的採納速度高於預期,導致全球相關需求復甦的範圍進一步擴大,在這種情況下,不僅是台灣的出口,由出口驅動的投資也可能受惠。

范力民提醒,面對全球供應鏈重組,美國公司逐漸把生產線從中國移出,除了回到美國外,東南亞及墨西哥等也是受到歡迎的投資熱區,雖然近年台商積極回流,但台灣也要密切關注此趨勢,積極與東南亞、墨西哥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像是韓商近年已經開始擴大投資越南,展開戰略性投資,相信台灣也能藉此擴大在東南亞市場或墨西哥的布局。

范力民說,中國持續透過出口,搶下德國等歐洲國家的市占,包括汽車、太陽能或其他綠能產業,但其他方面斬獲就不那麼亮眼,台灣方面,則擁有高科技、AI 出口優勢,雖然零組件沒有這麼突出,但資通訊等出口都相當亮眼,這是中國無法馬上複製的障礙,展望未來,必須持續保持創新,提升技術水準,以及強化全球影響力。


延伸閱讀

相關貼文

prev icon
nex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