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環不再!陸奢侈品消費雪崩 LV櫃姐們從年薪百萬到月收入僅一萬出頭

中國奢侈品行業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曾經還需要排隊控制入場客流的 LV,今年部分門市也開始門可羅雀,消費者在扭緊花錢的水龍頭之際,櫃哥櫃姐們的日子,也開始不好過了,有人從年薪百萬人民幣淪落到月收入僅 3 千人民幣 (約 1.36 萬台幣) 的窘境。

今年來,中國不少中產階級寧可背上帆布包,也不願意去奢侈品店配貨了,櫃哥櫃姐們的業績也遭受重創。在香奈兒工作了 3 年的 Cicia,是澳洲留學的海歸碩士,藝術管理專業出身。她第一次感知到行業的寒意,是之前頻繁來找她要貨的客人們,似乎一夜之間消失了。

客人消費變少了,Cicia 想完成每個月 200 多萬的業績,也越來越難。「之前我們賣東西,還會挑挑顧客。擺件、配飾和珠寶這種非主打產品的抽成更高,買這些東西的客人是我們眼中的優質客戶,要重點維護。現在則是有客人能來買一個基礎款的包,我也很高興了。」

在 LV 工作兩年的桃子說,抽成其實不是她最在意的,完成業績才是。「絕大多數老花經典款都沒有抽成,一隻 20 萬的鱷魚皮,稅後抽成只有 3500,像皮箱、麻將桌這種小眾品類,抽成才會更高,但很少人買這些東西。」

過往,總有一種刻板印象,就是奢侈品櫃員們只願意圍著 VIC(very important customer)轉,對待散客態度冷淡。曾在 LV 做過 5 年櫃哥的 PP 表示,有些時候迫於業績的壓力,就真的無暇多跟散客寒暄。「我們要趕緊把這單完成,才能接下一單。可能我跟客人多說幾句話,今天的 KPI 就完不成了。」行情好的時候,PP 最多拿過人民幣 4 萬塊的月薪。

習慣用高級品牌包裝自己的櫃哥櫃姐們,消費水準也很難跟著降級,因為在奢侈品行業,穿著打扮就是立足的根本,就算一個月薪水只有幾千的時候,也會咬著牙買自家品牌的新款。

辭職之後的 PP,現在在北京某二奢門市工作,專櫃奢侈品賣不動了,但他的二奢生意卻在今年格外火熱。PP 說:「有之前的老顧客,現在也來我這裡找我買二手包了。專櫃買 Gucci 的價錢,在二奢店能買愛馬仕的基礎款。」

然而,儘管正在經歷降薪潮,奢侈品的光環依然讓一些年輕人對這個行業心生嚮往。剛從英國留學回來的 33,今年進入 Dior 當櫃姐,但很快便對這份工作祛魅了。「其實工作久了,就覺得自己像是皇宮裡的宮女。 光鮮亮麗的生活是真的,也確實不屬於自己。」

在經歷降薪後,他們更加發現,只有頂級富人會擁有華麗世界的入場券。33 說:「以前以為每天跟有錢客戶打交道,我也能找到機會實現更光鮮耀眼的人生。現在發現,當他們不想花錢了,人便在對話框中消失了。」

當月薪從泡沫回歸正常,櫃哥櫃姐們更加深刻地意識到,華麗的名利場和普通打工人之間的距離。

很多奢侈品銷售也開始對富人圈層有了新認識。

33 說:「有錢人買奢侈品,根本不是為了炫耀 logo,而是為了成為 VIC,拿到上流社會的入場券。他們花錢買奢侈品,能靠社交和人脈賺到更多的錢,普通人花錢買奢侈品,可能只是為了個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