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被視為金融市場的新生消費力量。前一陣中國股票市場回暖,超過百萬人新開賬戶,不少人是 00 後。他們許多人投資經驗不多,對金融市場漲跌缺乏應對。
一些人後悔貿然入市,期待回本後就撤離。光是保本,就花光了所有力氣。回本是一場苦旅,也是普通人投資路上的必經路。
22 歲的劉軒墜入了水中。
微信公眾號「真實故事計畫」指出,2024 年中國國慶節假期剛過,他給自己的戶頭留下人民幣(下同)2,000 元餘額,一口氣把 6 萬元存款都投入了股市。
劉軒選中的股票和基金沒有辜負期待。當天買入後,劉軒的賬戶就有了 600 元浮盈。這樣的收益讓劉軒滿意。由於相關交易制度固定,當天買進的股票和基金要到下一個交易日才能賣出,劉軒決定第二天就把股票賣掉,將這 600 元的收益收入囊中,再伺機而動。
事與願違。第二天一開盤,勢頭驟然開始走低,一天時間,劉軒的賬戶出現了 6,000 元的虧損。他不得不打消了賣出的決定,繼續觀望。
自大學開始,劉軒就是一個對收入十分敏感的孩子。他生於 2002 年,自小家裡不寬裕,兒時母親和父親離婚後,就帶著一雙兒女一起生活,靠著一份在縣城 5,000 元左右月薪的教師工作養家。
大學起,劉軒比同齡孩子多了些對掙錢的渴望和嗅覺。他在課餘陸續接兼職,寫過每個月 800 元的公眾號文案兼職,後來還和同學一起做短影音自媒體,好的時候一個月能賺到 1 萬元。
他投入股市的 6 萬元,便是他大學 4 年業餘打工的積蓄。
6,000 元的虧損,約等於他當一個月兼職收入。但劉軒說,他不後悔入市。他堅信這是牛市周期,入局沒有錯,錯的是他事先沒研究清楚交易規則,就貿然衝進去。
就像沉入水下,回本的基準線就是海平面。劉軒開始了他的等待。
在水下,張露等了兩年。故事的開頭是甜的。2022 年 10 月,她跟著微博上一位算命博主的推薦,嘗試著花兩三萬元買入了幾支股票。兩個月,她賬戶裡的股票市值上漲了 9,000 元。有時候,一天就能看到 1,000 元的盈利。
如今回看,張露將那段時間稱為「新手保護期」。
她覺得自己完全是瞎操作:「完全就是跟風,啥也沒看就無腦買。」
但就是這樣的她,在初入股市初期,生出了一種「自己是股神」、「賺錢好簡單」的感覺。
她是雲南一家國企中做文秘工作的普通員工,一個月薪資 6,000 元,和身邊大多數人無異。
她把錢投入股市之前,未接觸過投資、股市相關知識。
如果說入市初期的盈利,是僥倖,那麼後來,張露迎來驟然、長期的虧損,是必然。
自 2023 年 5 月開始,張露的賬戶就進入虧損狀態,之後一路縮水。最嚴重的時候,2024 年 7 月,她賬戶上的虧損額達到 22 萬元。
無人會為她的虧損「負責」。那位推薦股票的博主消失了。在他推薦的股票接連走跌後,花錢進群的會員,在薦股群裡群情激憤,一度聯合起來投訴那位博主。
自那之後,那位博主就消失了,張露也失去了炒股路上唯一的指引。
如今,張露自認是貨真價實的「韭菜」。她知道自己不懂,也不願花心思研究,空有撈錢幻想。在入市前所有美好構想落空之後,張露只有一個訴求——回本。
栗娜 2022 年跟著相親認識的未婚夫衝入了股市,至今,丈夫仍是她的炒股軍師。
原本在相識階段讓栗娜印象平平的未婚夫,因為一次意外閒聊,扭轉了自己在栗娜心中的形象。
當時,他在車上突然講起股票,栗娜很驚訝,「這不是賭博嗎?」男人說不是,他給栗娜介紹股市的玩法,分析當下行情,還講到自己的操作,給她看賬戶上的盈利。
栗娜第一次認識炒股的人,那些炒股知識她聽得迷迷糊糊,但男人說起股市運籌帷幄和成功戰績,令眼前這個男人釋放出一種魅力。
她覺得他「好不一樣,好厲害」。
經不住幾次三番誘惑,栗娜跟著他投了 3,000 塊進去。當時她月薪 6,000 元,當天就「紅」了 100 多塊。
最初的興奮感很難忘懷,100 塊的甜頭讓她初次嘗到股市的魔力,也讓栗娜對這個男人的崇拜升級。
陸陸續續地,她放了十幾萬進去。幾個月後,她的賬戶就有了 17,000 元左右的的浮盈。
那時,栗娜跟好朋友說自己在炒股,朋友勸她收手,她聽不進去。她對股市充滿信心,還想賺更多。
丈夫更是狂熱。他炒了兩年多,掙了三四萬。後來,每個月的工資一到賬,除了房貸和日常開銷,他統統投進股市。
一切順利的時候,栗娜感覺不到危險。
轉折來得猝不及防,2024 年開年後,丈夫突然接到裁員通知,緊接著,就是兩輪股票暴跌。栗娜的賬戶裡,蒸發了二十幾萬元市值。
那段時間,栗娜感到一種深深的無力。看著虧損,她捨不得清倉離場,可是繼續留在股市裡,就只能看著它越來越少,甚至還要繼續補倉,拉平虧損。栗娜陷入了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