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統計處今(7)日公布 2 月進出口統計, 2 月出口 413.1 億美元,較上月增 6.7%,因上年適逢農曆春節,比較基期偏低,致年增 31.5%,累計 1 至 2 月出口 800.2 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 16.8%。統計處長蔡美娜表示,2 月淡季不淡,前 2 月出口表現比預期佳,主要與 AI 應用需求不減、川普關稅政策導致廠商提早拉貨的效應持續發酵,估計 3 月的出口若符合預期,可望造就今年 Q1 出口迎向「史上最美好的 1 季」。
財政部上月原推估 2 月出口約在 365 億美元至 377 億美元之間,年增 16% 至 20% 之間,今日公布數字,顯示 2 月表現超出預期。
此外,累計 1 至 2 月對美國、東協出口均創歷年同期新高. 對中國大陸與香港出口 224.3 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 11.3 億美元 (+5.3%),蔡美娜指出,歷經 24 年,美國取代中國,重新登上台灣最大出口國。
由於新興科技應用商機持續熱絡,部分客戶因應美國關稅政策變數而提前拉貨,我國 2 月出口值 413.1 億美元,創歷年同月最佳,且因上年適逢春節,年增率高達 31.5%,連續 16 個月正成長;在半導體 7 設備購置回溫及 AI 產業鏈之國際分工運作帶動下,進口亦增 47.8% 至 347.6 億美元。累計 1 至 2 月出口 800.2 億美元,為歷年同期新高,年增 16.8%,進口亦增 9.3%。
2 月主要貨品出口全面揚升,其中資通與視聽產品出口增 65.5% 至 140.7 億美元,刷新單月最高紀錄。累計前 2 個月,AI、高效能運算等應用需求強勁,持續挹注資通與視聽產品、電子零組件出口,年增率各為 48.2%、13.0%;礦產品、化學品則分別受國際油價低檔震盪、海外同業低價競爭及市況不佳等影響,各年減 8.4%、7.7%。
2 月對歐洲以外之主要市場出口同呈雙位數成長,對美國升幅 65.6% 尤為顯著,出口值自民國 90 年 2 月來首見高於中國大陸與香港。累計 1 至 2 月對美國、東協出口規模俱創同期新高,分別年增 30.5%、19.4%(對總出口貢獻 6.9 個、3.8 個百分點),對日本、陸港出口各增 12.8%、5.3%,對歐洲則減 12.1%;另對墨西哥成長 3.2 倍,貢獻總出口增幅亦達 4.0 個百分點。
展望未來,今年全球景氣大致延續溫和擴張態勢,而人工智慧技術與相關應用加速開展,對國內半導體先進製程及資通訊等供應鏈需求依然殷切,均有利支撐我國出口動能,第 1、2 季可望維持穩定上升趨勢,惟須注意隨美國關稅政策而升高的貿易保護主義、國際地緣政治衝突等風險對全球經濟之牽制效應。